第三十九章 交流交流心得(2 / 2)

大明国士 子率以正 1183 字 9个月前

缓缓点头道:“削藩一事,事关重大,知道的人还是越少越好,这个方胥和他麾下的锦衣卫,不能留了。”</P>

听闻此言,陈堪不由得眉头一皱。</P>

无论怎么说,方胥今天都在自己最危难的时候救了自己的性命。</P>

陈堪自问不算什么好人,但恩将仇报的事情他做不出来。</P>

李景隆一看陈堪的脸色,如何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P>

摇摇头沉声道:“贤弟,欲成大事,千万不可有妇人之仁啊。”</P>

道理陈堪都懂,直到现在,削藩之事仍旧是朝堂之上无人敢于提及的禁忌话题。</P>

但要为此就将几条活生生的生命扼杀,陈堪做不到。</P>

何况还是自己的救命恩人。</P>

“公爷,你不是说我麾下有一个千户所供我调遣吗,能否将此人调来我麾下?”</P>

李景隆摇头道:“万一他泄密怎么办?”</P>

陈堪道:“削藩之事虽然还未拿在台面上来说,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他能泄哪门子密?况且,这事本身就不是他们的错,要杀,也该杀朱济熺。”</P>

“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冒这个险。”</P>

李景隆还是有些迟疑。</P>

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冒个屁的险。</P>

陈堪有些不耐烦的从袖子里将早上写好的奏折取出来递给他道:“公爷不必担忧,属下已有万全之策,您一看便知。”</P>

李景隆面带狐疑之色的接过陈堪递来的奏折。</P>

心想老子干了这么久都没摸到头绪的事情,你来一天就有了万全之策?</P>

哄鬼吧你!</P>

将信将疑的打开了奏折,“削藩之策”四个便映入了李景隆的眼帘。</P>

“褫其权,留其爵,圈养诸王。”</P>

看着开篇的这十个小字,他的脸色便正经起来。</P>

李景隆是草包不错,但不代表他分不出好赖。</P>

陈堪这封奏折,从第一句话便直接阐明了将来朝廷对诸王的态度。</P>

耐着性子往下看去,越看李景隆越是心惊。</P>

“嘶~”</P>

看完了奏折的内容,李景隆忍不住嘬牙花子一般倒吸了一口冷气。</P>

随后竟直接将奏折放在烛火上点燃。</P>

直到看着奏折被完全烧成了灰烬,才看着呐呐道:“贤弟,这也太狠了吧。”</P>

陈堪摇摇头道:“藩王对于国家的危害,从此次陛下靖难便可见一斑,而想要大明能够长治久安下去,光是收缴了诸王的兵权是不够的,属下这也是为了咱们的子孙后代能过几天安生日子考虑。”</P>

李景隆皱眉道:“可收了他们的兵权,还要拿走他们的封国,难保他们不会直接反了啊。”</P>

陈堪道:“这就是陛下需要考虑的事情了。”</P>

李景隆摩挲着下巴,半晌之后,还是摇摇头道:“此事,还得先问问陛下的意思。”</P>

“属下也是这么想的,鉴于属下人微言轻,此事,只怕还需劳烦公爷亲自跑一趟皇宫。”</P>

陈堪此言一出,李景隆顿时眼睛一亮。</P>

陈堪的计策可行吗,那太可行了。</P>

而陈堪竟然让自己去皇宫献策,那岂不是说愿意将这份功劳拱手相送?</P>

李景隆忸怩道:“贤弟,你这,照理说,这是你想出来的计策......”</P>

“你我兄弟分什么彼此,反正成了都是咱们兄弟的功劳,若不成,也是咱们兄弟一块儿被砍头,公爷要是这么说,就生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