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真相如何,既然现在他们成了自己的弟子,陈堪便不可能放任他们走历史上的老路。</P>
他的弟子,必定是要光耀千秋的存在。</P>
两人对上陈堪怜爱的目光,沉默了一会儿后,朱瞻基淡淡的说道:“老师,此事可否容许弟子思量一二。”</P>
陈堪微微颔首:“那是自然,反正现在大雪封路,你们慢慢想。”</P>
朱瞻基点点头,随后看向朱瞻壑道:“小壑,你跟我来。”</P>
朱瞻壑看了陈堪一眼,陈堪微微一笑道:“他不仅是你大师兄,还是你大兄,去吧!”</P>
得到了陈堪的应允,朱瞻壑这才小跑着追上了朱瞻基。</P>
两人一走,廊桥下便只剩下陈堪和花时了。</P>
花时看看朱瞻基和朱瞻壑远去的背影,又看看陈堪,然后抽过来低声问道:“老师,既然您见了大师兄和小师弟的父亲,那有没有见到我母亲?”</P>
“当然见到了,我还跟她说了你的学业。”</P>
陈堪笑眯眯的回答了花时的问题,就见花时一张小脸雀跃起来。</P>
花时同样是小小年纪就跟了陈堪,不过相比朱瞻基和朱瞻壑完全没有父爱和母爱,他至少有个爱他的母亲,还有一个一心向着他的舅舅。</P>
花时继续问道:“老师,我娘亲怎么说?”</P>
“你娘亲夸了你,让你好好学本事,将来才能振兴门楣,另外,你娘亲已经给你攒了不少钱,够你花十辈子都花不完。”</P>
花时毕竟还是个孩子,听完陈堪的话后便忍不住眉开眼笑起来。</P>
只是笑了一会儿,便又愁眉苦脸起来。</P>
注意到花时的表情变化,陈堪不由得问道:“怎么了,想你娘亲了?”</P>
花时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P>
“是有点想,但是娘说让我跟着老师好好学本事。”</P>
陈堪道:“没关系,想她了就回去看她,为师估摸着你大师兄和小师弟最终还是会选择回京,你跟着他们一块儿回去,正好给你娘说说这几年你跟着为师都学了些什么本事。”</P>
花时歪着头想了一会儿,重重的点头道:“好!”</P>
陈堪的话在花时心里就跟圣旨差不多,既然老师叫他回去,那他就回去。</P>
师徒二人谈话的间隙,朱瞻基和朱瞻壑也商量好了,两人并肩朝陈堪走来。</P>
朱瞻基犹豫了一瞬,随后抬起头看着陈堪的眼睛认真的说道:“老师,弟子和壑弟商量好了,还是决定回京师一趟。”</P>
陈堪点点头,这个结果在他的预料之中。</P>
朱瞻基和朱瞻壑都是懂事的孩子,既然这是皇爷爷的命令,那他们就回去看看。</P>
当然,他们也可以不走,但那样势必会让皇爷爷对老师有意见,认为是陈堪故意扣着他们不让他们回京。</P>
如今他们也算是会想事情了,回去看看也好。</P>
听完朱瞻基的决定,陈堪问道:“决定好了?”</P>
“弟子已经决定好了,不管父亲和二叔怎么争斗,我和壑弟永远都是兄弟。”</P>
朱瞻基的话说得斩钉截铁,顿时引得朱瞻壑不住的点着小脑袋赞同。</P>
陈堪点点头,也没有多说什么。</P>
朱瞻基自小就是个有主意的,既然他决定回去看看,那陈堪这个做老师的,也唯有支持。</P>
“对了,你二师弟也想回京师看看他娘亲,你们什么时候走,记得把他带上。”</P>
陈堪吩咐了一句,便起身离开,将位置留给了他们师兄弟三人。</P>
...</P>
陈堪径直走到书房,陈洽早就已经开始在书房奋笔疾书了。</P>
他在为去辽东做准备。</P>
陈堪走到近前,拿起他写好的计划书看了一会儿</P>
忽然轻笑道:“老陈,你知道为什么有句古话叫做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吗?”</P>
陈洽将手中的毛笔搁置回笔架山,不满的应道:“有什么话就说,老夫平生最恨别人与老夫打机锋。”</P>
陈堪撇了撇嘴,拉出凳子坐下,随后淡淡的说道:“你们书生啊,做事情太细致了,什么计划都要做得详细无比。</P>
殊不知大巧不工,越是细致的计划牵扯的环节便越多,也就更容易出错。</P>
瞻前顾后犹犹豫豫,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这便是为何书生造反十年不成的原因。”</P>
陈洽一把从陈堪手上抽回自己的计划书,应道:“所以,侯爷是来寻老夫说风凉话的?”</P>
“当然不是,只是来告诉你,本侯在辽东究竟安排了一些什么手段而已。”</P>
“那就说吧!”</P>
陈洽靠在椅子上,静静的等待着陈堪的下文。</P>
陈堪思索片刻,随后坐直了身子,淡淡的说道:“你到辽东,东海女真可以成为你的助力,本侯先前派了一个徐肃过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