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朝堂之上的变化(2 / 2)

大明国士 子率以正 2477 字 8个月前

所以,大明的勋贵除了每十五日一次的大朝会之外,基本上是不用上朝的。</P>

基于以上原因,当陈堪带着亲卫来到洪武门前等候的时候,顿时就引起了百官的注意。</P>

许多官员看见陈堪之后,便不由得窃窃私语起来。</P>

一些与陈堪熟识的官员,急忙上前和陈堪拱手问好。</P>

陈堪一一回礼之后,不由得再度轻叹口气。</P>

朝堂上经历过数次大清洗之后,陈堪熟悉的面孔已经越来越少了,尤其是三品以下的官员,大多数都是生面孔。</P>

也就六部的几位堂官和侍郎,还算是陈堪的熟人。</P>

当然,有人上前与陈堪见礼,自然也有人对陈堪怒目而视。</P>

都察院众官员:“不错,正是在下。”</P>

当年陈堪拎着仪刀一阵乱砍,将陈瑛这个从二品的左都御史砍出看了大明的朝堂,最后更是被朱棣下令抄了九族。</P>

陈瑛被抄九族,他们很无所谓,反正大家都是当官的,早就做好了被抄家灭族的准备。</P>

但最让他们接受不了的是,陈堪一阵乱砍,将都察院的威仪给砍没了。</P>

陈堪没有乱砍之前,都察院那是真的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就连尚书级别的大员都被他们搬倒了两位,旧勋贵更是不知几何。</P>

就连历城侯盛庸那等当世名将,也不得不屈服于他们的威势,自愿战死在战场之上,以此来换他们放过对历城侯一脉的清洗。</P>

而自从陈堪一阵乱砍之后,他们就成了朝堂之上的小透明。</P>

真就只剩下了风闻奏事这一项权力。</P>

监管百官的差事被锦衣卫抢了去,稽查官员不法事的权力也被后起之秀东厂给揽到了手里。</P>

他们都察院靠什么风光起来的,不就是这两项权力嘛。</P>

结果陈堪一阵乱砍,给他们砍没了。</P>

这人啊,没接触权力之前,对什么事情都很无所谓,但一旦尝到了甜头,再想回到不争不抢的状态就太难了。</P>

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有道是如果我没有见过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P>

他们又如何能不对陈堪恨之入骨呢?</P>

而另一个,自然便是权力大减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了。</P>

自从东厂和五城兵马司将锦衣卫的权力分走大半之后,锦衣卫便不复往日的威势。</P>

他现在每日的心思都是怎么在朱棣面前露脸,怎么想办法将锦衣卫的权威重新树立起来。</P>

没法子,当初锦衣卫对百官生杀予夺,将百官得罪得太狠了,所以东厂和五城兵马司一得势,百官便毫不犹豫的选择和东厂还有五城兵马司一起打压锦衣卫。</P>

所以锦衣卫现在的日子比都察院也好不到哪里去。</P>

感受着都察院一众御史,还有纪纲投来仇恨的目光,陈堪倒是没什么压力。</P>

他今日来,本来就是来宣示存在感的。</P>

这一份存在感,有一半是要提醒朱棣他和朱高炽才是受委屈的一方,另一半则是在百官面前秀一下东宫的肌肉。</P>

省得百官以为朱棣让朱高煦领兵出征,就是有了改立太子的想法。</P>

至于怎么显示存在感,这就是陈堪今日为何要特意带上仪刀的原因了。</P>

都察院不是嘴臭,不是弹劾东宫和方孝孺用人不当,导致改土归流之国策在通海县被毁。</P>

陈堪现在作为东宫的牌面人物和方孝孺的弟子,来反驳一下。为太子殿下和老师喊两声冤枉这很合理吧。</P>

当然,讲理要是讲不通的话,陈堪也略懂一些拳脚。</P>

至于纪纲,陈堪觉得纪纲不应该仇视他。</P>

反而应该好好的感谢一下他。</P>

若非他一手扶持起五城兵马司和东厂分走锦衣卫的权力,锦衣卫现在早就膨胀了。</P>

历史上的纪纲就是因为锦衣卫太膨胀,以至于让他产生了他能够将百官和宗室,甚至连朱棣这个皇帝都能踩在脚下的想法。</P>

最终,他GG了。</P>

现在多好,他不膨胀,不膨胀就不会造反,不造反他就不会G,这可是活命之恩,难道他不该感谢一下陈堪吗?</P>

恩将仇报的白眼狼玩意儿,陈堪懒得和他计较。</P>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百官之间互相见完礼,方孝孺也在此时姗姗来迟。</P>

师徒两人互相对视一眼,随即又默契的收回了视线。</P>

“啪~啪~啪~”</P>

宫鞭三响,洪武门的大门被宫城力士推开。</P>

文武百官默契的闭嘴,开始在引路的内侍的带领下,文左武右的进了门洞踏上御道。</P>

陈堪是武将,本来应该走右边的。</P>

而且现在他在右边的位置还极其靠前,朱能死了,丘福在北京,南京城中的勋贵,也就一个李景隆需要天天来上朝。</P>

五军都督府那几位除了大朝会基本上不回来,所以,如果陈堪走右边,现在的位置就仅次于李景隆。</P>

不过陈堪向来不走寻常路,于是他果断将茹瑺身后的一个官员挤出了御道,跟在茹瑺后面走上了文官该走的御道。</P>

被他挤出去那人怒了,指着陈堪的鼻子骂道:“靖海侯,本官敬你是我大明一代名将,但你不觉得你今日之事做得太过火了吗,汝即为武将,自当走右边的御道,来挤本官是何道理?”</P>

陈堪疑惑的侧过去,沉默了一瞬,低声问道:“敢问这位大人?”</P>

那人没好气道:“本官新任工部尚书夏元吉。”</P>

“夏元吉?”</P>

听见这个名字,陈堪一愣,随即面色古怪起来。</P>

夏元吉,那不就是朱棣迁都北京之后的帝国大管家,差点被朱棣北征逼疯那位吗?</P>

怎么在南京就成尚书了?</P>

难怪今日陈堪没有看见郑赐,感情换人了?</P>

既然是一代名臣夏元吉,陈堪也就不找他麻烦了,于是,他果断朝后面退了一下,空出一个身位道:“原来是夏大人,请。”</P>

夏元吉怒气冲冲的走回原位,但陈堪身后的那位差点被他挤成肉饼的官员就非常不爽了。</P>

“靖海侯,还请回到您该去的地方。”</P>

陈堪回过头:“您又是?”</P>

“本官......”</P>

但他刚开口,便被陈堪打断道:“你的官有我的武英殿大学士和詹事府詹事大吗?”</P>

那官员一愣,随即满脸憋屈的闭上了嘴巴。</P>

能跟在尚书身后的,自然是六部侍郎,侍郎最次也是三品官,三品官当然大,毕竟陈堪的詹事府詹事,身为六卿之一也就是三品,但架不住陈堪身上还有个大学士头衔啊。</P>

就这个头衔,就能让他在除了六部尚书之外的文官之中独领风骚了。</P>

至于什么左右副都御史之类的官员,虽是二品官员,但他们的独立于六部之外的官员序列。</P>

所以,陈堪此言一出,原本还想开口的其他官员也都闭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