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都不是什么矫情的人,也都习惯了离别,互相问候一句,陈堪便翻身上马,带着亲卫扬长而去。</P>
待陈堪走远,方氏兄弟也招呼好了送葬的队伍。</P>
一群人回到方孝孺的马车附近,见没有陈堪的身影,不由得有些疑惑。</P>
“元生有事先走了,你们要是没什么事了,就走吧。”</P>
方孝孺的声音从马车里传来,一群人不由得面面相觑。</P>
但方孝孺执意要走,郑声也只好安排一些人手善后。</P>
天色擦黑时,这支送葬的队伍,也踏上了返程的道路。</P>
方家村的村众始终未曾上前和送葬队伍搭话,此刻,见方孝孺的马车远去,反而从村子里跑了出来,不断的对着方孝孺的马车挥手。</P>
可惜,他们的身影被送葬队伍隔绝,方孝孺注定是看不见的。</P>
......</P>
夜深了,但陈堪依旧在纵马狂奔,完全没有要停下来歇息的意思。</P>
“驾~”</P>
战马飞驰,夜色如水。</P>
九月中旬的江南,夜晚已经有了些许凉意,陈堪骑在马上,不由得缩了缩脖子。</P>
一群人顺着浙江至云南的官道狂奔,一直狂奔到三更时分,一处亮着微弱火光的驿站映入众人的眼帘,陈堪才下令减缓了前进的速度。</P>
落后陈堪半个身位的谢忠打马和陈堪并列,大声问道:“侯爷,前方有驿站,咱们可要在驿站歇脚?”</P>
“传令下去,征用驿站。”</P>
陈堪的命令下达,身后的亲卫团之中便驶出几骑,快速朝着萦绕着火光的驿站打马而去。</P>
不多时,陈堪领着其他的亲卫来到驿站面前。</P>
先赶到驿站的几个亲卫已经叫醒了驿丞和驿卒,一群人分列两旁迎接陈堪。</P>
“见过侯爷!”</P>
看见陈堪到来,驿丞带着几个驿卒就要跪下去,还是谢忠带着亲卫一把拉住了他们。</P>
陈堪将手中的马鞭丢给亲卫,朝驿丞淡淡的吩咐道:“准备几间屋子,再给本侯备点干粮,本侯明天带着路上吃。”</P>
“这,侯爷,现在可要准备宴席?”</P>
“不必!”</P>
陈堪迅速吩咐下去,驿丞不敢多问,也只能带人下去准备。</P>
就在陈堪吩咐驿丞的当口,谢忠也带着人将侯府的旌节插到了驿站最显眼的地方。</P>
很快,一个驿卒准备好了房间。</P>
陈堪进到房间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P>
一直等到了五更天,陈堪所在的房间外面忽然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P>
陈堪打开窗户,一道人影便从窗户里钻了进来。</P>
“侯爷!”</P>
“皇太孙到哪了,事情处理的如何,公主殿下他们可进入云南境内?”</P>
来人刚想行礼便被陈堪打断,听着陈堪的一连三问,来人急忙恭敬的回道:“回侯爷,属下来的时候,皇太孙和世子殿下已经处理完潭州之事,正在朝永定卫进发,至于公主殿下他们,属下也不清楚。”</P>
陈堪点点头,也不再多问。</P>
来人从怀中掏出两封信件递给陈堪,低声道:“侯爷,这两封信其中一封是王统领手书,另一封是皇太孙殿下所写。”</P>
陈堪伸手接过信件,来人的目的达到,也不再多留,出了窗子之后几个纵身便消失在黑夜之中。</P>
陈堪则是从衣服的夹层之中掏出一本佛经,先打开王灿的信件校对起来。</P>
王灿的信上没有交代太多有用的信息,看完之后陈堪便随手丢到了一边。</P>
继续拆开朱瞻基的信,信上的内容是以一种歪歪扭扭像蝌蚪一样的文字写成。</P>
这是整个大明只有陈堪师徒四人看得明白的汉语拼音,所以没必要加密,也不用翻译。</P>
仔细读完信上的内容之后,陈堪不由得微微叹了口气。</P>
信上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单纯的告知陈堪他和朱瞻壑对于潭州的处理结果,以及潭州官场上下背着站着的神秘人是谁。</P>
事情并不出乎陈堪的预料。</P>
朱氏兄弟在除了按照陈堪留下的法子稳定潭州官场之外,也顺利查出来潭州军政两界身后之人是谁。</P>
早在陈堪还在潭州的时候,便猜测潭州之事或许牵扯到了一些大人物。</P>
这个猜测并非无的放矢。</P>
虽说潭州地处内陆,但毕竟是个大州,也是大明比较富裕的大州之一,光凭明面上那些人,吃不下去那么大一块肥肉,他们还没那么大的胆子。</P>
陈堪叹气的原因则更简单,潭州军政两界的靠山,是他的老熟人。</P>
——朱高燧</P>
看见这个名字之后,陈堪的心情很复杂,因为这个名字,似乎是在他的预料之外,又似乎是在情理之中。</P>
说预料之外,是因为陈堪一开始的猜测人选并非朱高燧,而是老二朱高煦。</P>
毕竟朱高煦要争储的事情几乎已经摆在了明面上。</P>
东宫一直在暗中大肆敛财,他没道理会不行动。</P>
以他在大明军中的威望,吃点空饷搞点经费不算奇怪。</P>
说情理之中,则是因为陈堪的先知先觉。</P>
朱高燧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陈堪了解得很透彻,后世之人已经把此人的性格脾气和做事风格分析得很透彻。</P>
简单来说,朱高燧此人与历史上的李元吉很像,只不过李元吉挑拨的是老大,朱高燧挑拨的是老二。</P>
但无一例外,他们都在做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打算。</P>
当然,朱高燧肯定是要比李元吉聪明太多的,毕竟朱高燧在谋反失败后还能善终,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P>
所以,潭州背后站着的神秘大佬是朱高燧,陈堪虽然有些惊讶,倒也不至于大惊小怪。</P>
沉思片刻,陈堪顺手将信件撕碎丢进烛台里烧成灰烬,而后和衣躺下准备睡觉。</P>
潭州之事,既然涉及到争储,那就不是他该管的了,还是交给朱棣去头疼比较好。</P>
在争储一事上,陈堪的态度一直很明显,不主动讨好谁,也不主动得罪谁。</P>
大抵就是你别惹我,我也不惹你,你要是非得和我硬刚,那我也不怕你。</P>
反正朱家三兄弟谁胜谁负,历史早就已经给出了答案。</P>
收下两个皇孙为徒,他已经先天立于不败之地。</P>
至于朱棣百年之后,新君会不会对他进行清算,那就不是现在可以预料得到的了。</P>
总归退路他已经准备好,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他都有还手之力。</P>
做到这一步,他已经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