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决定北去广宁郡(2 / 2)

而林无双也让小灰灰传递信息给无明月,让明月楼弟子前来帮忙。</P>

随着人手增加,再做起事来,就容易许多。</P>

安顿好常山郡难民,又到了中山郡,这个郡的太守在林无双没有到来之时,就大开四个城门,虽不让难民进城,但在城门外搭建凉棚施粥。</P>

为了防止难民染上病疫,林无双拿出自制防病的药粉,让苏玉的侍卫拿上苏玉的令牌,把药粉兑在烧开的热水里,装进大水缸,让前来领粥的难民全喝上一碗,再领粥。</P>

得知是治病防病的药水,难民们纷纷领上一碗。</P>

另外,中山郡太守及县令派郡卫军和县内百姓出城,为难民们搭建栖身房舍,赠送御寒棉衣,用来度过寒冬。</P>

因常山县令不作为,被身为钦差的镇北候令人斩杀在北城门外,并吊在城门上方鞭尸三日。</P>

这一警告,展现镇北候还是当年驰骋沙场,杀人不眨眼的镇北候,不会因残废了双腿成了拔了牙的老虎,发怒还是会杀人的。</P>

整个定州府所有的郡守县令立即行动起来。纷纷出行,亲自指挥,组织百姓编织草袋,付费购买,加固河堤,疏通河道,引水自流。</P>

通过杀一敬佰过激手法,震慑了贪官污吏。</P>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无双与苏玉汇合,研制出炸药包,建造蓄水库,修建水库堤坝及水闸阀门。</P>

弃老河弯道,重新取直,再遇洪涝流水也再无阻力。</P>

在内涝严重的洼地,开挖人工河,引流至地势再洼的地方,利用石块,筑堤,建造人工蓄水池。</P>

在这期间,林无双又制造出水泥,这样更加加固堤坝。</P>

日子转眼进入冬月,朝廷还没有传来坏消息,距离那个预言也过去十来日。</P>

苏玉已将定州水患治理大好。</P>

再就是幽州,恒州,司州,洪涝灾害较轻的地方。</P>

做为钦差大臣,有义务去视察一番。</P>

朝廷已经派人南粮北调,过冬御寒的冬衣等。</P>

把急需物资已经运送到各处受灾地区。</P>

幽州刺史很作为,得知苏玉为钦差大臣,并书信一封,说一定会治理好水患,让他放宽心。</P>

而苏玉则派手下干将,夜澜夜天等夜字辈拿上他的令牌去几处协助治理水患。</P>

定州一切大好,虽值冬日,正在建设中。</P>

看着日渐消瘦憔悴的母亲和外公。</P>

苏玉心生愧疚,觉得都是因为自己,双儿才滞留在此,没有继续北上陪同外公和娘亲去寻外婆的坟地。</P>

在他得知实情以后,就已经着手下去查询秦家人的下落。</P>

目前消息还没送回。</P>

两日后,经苏玉再三催促的侍卫终于回来把打探的消息汇报给苏玉听,说是已经查清楚秦家人的下落了。</P>

当年秦氏的父亲秦义任大魏下洛县县令一职</P>

后经六镇起义,各地义军拔地而起,引起天下大乱。</P>

下洛县虽位居两座大山的交汇处,却也难逃劫难。</P>

秦义死于战乱之中。</P>

大魏王朝乱成一盘散沙。</P>

为避祸乱,秦义之子秦孝达带领一家老小隐居在灵山之中。</P>

后权臣高欢与宇文泰各自霸居一方,拥立魏室元氏后人为傀儡皇帝。</P>

战乱止,秦孝达复出。</P>

被高欢任命为广年县令。</P>

后高洋成立大齐,自封帝王,封其兄高澄的嫡子高孝珩为广宁王。</P>

封地就在下洛县。</P>

就把下洛县更名为广宁郡。</P>

广宁王府就建在那里。</P>

秦孝达之子,秦方泰被广宁王招募为广宁王府记室参将。</P>

如今广宁隶属司州,广宁王高孝珩也是司州刺史。</P>

听到侍卫汇报探寻的消息,林无双决定带外公和爹娘北去广宁郡。</P>

一来到那里找寻外婆的坟地。</P>

二来也去见一见秦家后人,认一下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