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顺其自然(2 / 2)

“县知事武超潜,颇有才干,方知县平时若是有难以处理之事,只需交给他去办便可。”王元雅不动声色地提醒了方逸一句,“平时的些许小事,方知县大可不必亲力亲为。”

这就是很明显的提示了。

王元雅的意思是告诉方逸,你手下的知事是个人才,你若是前来此地只为镀镀金,增长些资历,那就大可万事不管,将县中事务交给武超潜处理就行了。

到时年头一到,你就可以带着资历升官去了。

“多谢老大人的关爱,此事下官记得了。”方逸何等聪明,自然是一点就透,当即就很诚恳地对王元雅表达了谢意。

“不过,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官虽然在官场上是个新人,但却也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雄心壮志,今后下官若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大人多多包涵才是。”方逸说道。

“红薯?红薯是什么东西?难道老夫居然孤陋寡闻了?连这个都不直到?”王元雅虽然心中懵逼,但脸上却做出一副了然在心的神色,微笑点头。

“呵呵,年轻人有冲劲,总是好的,方知县你大可放手去做,老夫会在背后全力支持你。”

像方逸这种年轻人王元雅见得多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冲劲十足,但此人又确有才干,办事有章有法,这样的下属,是最令人放心和喜欢的。

王元雅瞥了一眼方逸,想了想便说道:“老夫虽然一向为人宽厚,不甚爱管事,但此地推官何天球何大人,乃是个脾气火爆,刚正不阿之人,老夫这边好说,何大人主管刑名,年岁虽高却是性如烈火,方知县平时做事,最好还是稍敛下锋芒。”

“这点下官晓得,请老大人放心,下官做事,一心为国为民,想必就是何大人看到,也是要支持的。”

王元雅连连颔首,神情很是满意。

又寒暄了片刻,王元雅又对方逸温言勉励了几句,这才端茶送客。

“大人觉得此子如何?”周师爷适时地凑了过来。

王元雅抚着胡子,道:“此人心思聪敏,知进退,懂分寸,正如你所说,此人是个聪明人,和他共事,老夫也能省不少心。”

“不过,”巡抚大人的脸上,闪过一丝惆怅之色,“老夫看此人,才干极高,心气也是极高,绝非池中之物,遵化这座小庙,怕是留他不住,老夫有种预感,他在这里,最多不会超过两年。”

“大人说的是,属下也是这样想的。”周师爷恭谨应道,“此人简在帝心,便是半年后便调入京师,属下也不会觉得惊讶。”

“对了,武超潜那边,你去给他说一声,方逸到底年轻,又是刚刚上任,让他受受累,平时多担待些,老夫来日,定会对他有所补偿。”王元雅说道。

“大人放心,属下稍后便去见他。”周师爷急忙应了下来。

离开巡抚行署后,方逸又一一拜访了城中守备徐连芳以及推官何天球,直到午时,方才返回县衙。

原知县徐泽已经搬了出去,武超潜正带着人在县衙内打扫清洁,忙得脚不沾地。

看到方逸返回,夏允彝急忙迎了上来。

“交接之事办的如何了?”方逸问道。

“差不多了,徐知县那边很配合,库房和账目都清点过了,都没有问题。”夏允彝答道。

“那就好,”方逸点了点头,“徐大人岁数大了,返乡心切,尽快将此事办妥最好,对了,卧子他们什么时候到?”

“属下刚刚得到的消息,卧子他们也正在加紧赶路,快的话明日下午即可到达。”

“好,待他们到来,本官的帮手就多了,到时便可以在此地大展拳脚一番。”想起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情,方逸禁不住雄心万丈。

自太祖朱元璋开国以来,大明王朝已经持续了数百年,发展到今日,朝廷官府的种种弊病数不胜数,官吏腐败盛行,整个王朝便如同一个身染重病的老人一般,处处都是病痛和破绽。

所以在这个时候,小打小闹的修补,其实已经无济于事了,方逸打算以遵化城为试点,做一波大的,从遵化城一地开始,拿大明的官场开刀试手。

涤荡官场的不正之风,在遵化城这个小小的局部地区,给大明做个小手术。

思索片刻之后,方逸挥手将武超潜给招呼了过来。

“武知事,本官打算在后日,公开庭审王庆,劳烦你把这个消息放出去,让城中的百姓都来旁观见证。”方逸说道。

武超潜应了一声,脸上却露出一丝为难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