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一剧爆火,原地飞升(2 / 2)

包括导演林玉芬,副导演郭虎,以及摄影组长、灯光组长等各个部门的老大都在。

枫叶国的戏份,可能比预期要稍微晚一些,但总体还在可控范围内。

《孤单又灿烂的神》剧组紧锣密鼓的拍摄中,国内影视圈风波再起。

事情的缘由还是近来风头极盛的阿里影业。

自从宣称要进军文娱产业后,阿里动作不断。

今日在津城的一次电影产业论坛上,阿里影业的徐副总语不惊人死不休,

“我是在给在座的编剧指出一生路,信息的传播方式,在发生变化,如果信息有效到达,人越多就越成为一个超级IP

我们现在运作娱乐产业的方式,完全是颠覆性的,以后阿里不会再请专业编剧,而是采取杀人游戏一样的淘汰方式,邀请IP的贴吧,以及网文作者来进行剧本的初期创作,然后由导演主控运作整个项目,给在座的编剧出一生路

现在很多国际大导演都是这样,这就是打造超级IP的研发过程,现在很多人都在讲IP,但除去周余棠之外,不是所有人都具备IP的开发能力,以后阿里将会运用大数据,来重新定义这个概念.”

早在上影节的时候。

阿里要用大数据做文娱产业,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其实马老师制定的阿里大文娱战略,很符合如今政策大势。

互联网+这个概念,已经正式在大会上提了出来,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级别。

可以预想而知,将会成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马老师是个聪明人。

周余棠能得到内幕消息,他自然也有其渠道。

所以就布局推进了阿里大数据文娱战略。

什么叫做大数据?

即,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如搜索数据、收视数据、媒体热议数据、社交网站提及数据、视频网站用户数据、在线购票数据、以及影院观众消费数据等等。

爆款美剧《纸牌屋》,就是奈飞通过影视大数据分析市场得出的结果,让奈飞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周余棠深耕于此,字节发育了这么多年,又岂会不知?

用大数据分析,确实能够帮助进行项目决策,选择主创团队,推进营销发行。

江东娱乐也一直在奉行这种互联网与影视行业结合起来的全新模式,效果很不错。

可要说取代编剧,那就是天方夜谭。

阿里搞这大文娱计划,有不少网文作者受益匪浅。

阿里很舍得砸钱,只要有历史成绩,就能够溢价拿到阿里给的分成保底。

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就有一大票精品作者被挖,很多作者都吃的满嘴流油。

其实没什么卵用。

被阿里招安后,就开始躺平混日子,基本上注定要全军覆没。

但阿里徐副总这一番发言,难免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姿态,无差别炮轰到了整个编剧圈子。

消息一出,引发了编剧圈集体愤怒。

饭碗被砸,这哪能坐得住?

不少有名的编剧,如《心花路放》和《厨子戏子痞子》的编剧董闰年,余飞等人都纷纷站出来发声。

向来会阴阳怪气的鹅厂,趁着编剧圈对阿里口诛笔伐之际,适时地贴出了一项数据报道:

“冷知识:阿里影业今年上半年,净亏损达1.5亿元,不过阿里影业前身,文化中每年有数以亿计的盈利”

“阿里这帮人,做事霸道习惯了。”

周余棠扫了眼微信,好几个编剧群里都在聊此事,说起来都是义愤填膺。

“老大,徐总又提到了你。”

陆阳在群里吃瓜,还顺便@了周余棠。

编剧圈集体抵制,徐副总很快就站出来发表了澄清,表示周余棠搞的编剧金奖就是类似的概念。

周余棠都看笑了,上号发了条微博,

“徐总混淆了一个概念,我做的编剧金奖不是杀人游戏,更不是养蛊,而是激发广大底层编剧创作激情的一个渠道。

影视行业,说到底是内容为王。

最核心还是讲故事,要足够有趣,要做到能与观众的情感共鸣,这是根基,阿里想要靠互联网思维来做影视行业,我想阿里正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

这条微博一发出去,恰如冷水入了滚沸油锅,瞬间炸开了锅。

“握草,大都督霸气!”

“周余棠是国内最年轻的王牌编剧,通杀剧圈三大奖,他有资格说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