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御史,为五都御史之一,正四品,从属于御史台的编制。
本朝初立时,乃是立洛阳为首都,同时又以邺城、长安为陪都,施行三都制。
待到当今圣上登基以后,朝廷开始逐步将重心转移到开发江南和辽东,因而便干脆将武昌、昌平两地也都提升为陪都,进而施行五都制。
同时也在这两地建立大学。
只不过由于地处偏远、中原学者不愿远行等缘故,这两所大学如今虽已有十几年历史,却仍旧声名不显,远远比不上邺城大学、长安大学和洛阳大学在士人们心中的地位。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地方割据,朝廷还新设了五都御史的官职,即以每座都城的地理位置来对应部分州郡,御史台定期派出御史,进而去监督当地的情况。
近些年来,随着五都御史制度的成熟和稳固,五都御史本身的权力也开始扩大化,起初不过只有监督权而已,如今却已然是能够染指部分地方的行政权和人事权了。
毕竟,当地州牧奈何不了五都御史,而五都御史却一定能让州牧难受。
倒是同前汉时,刺史钳制太守的情况有些类似。
而正是由于其位卑权重的特性,五都御史这个定期轮换的职务,便也逐渐变成了朝廷官员从四品升至三品的快速通道。
就比如王昶王文舒。
明眼人都知道,这位自从被司马老相公举荐之后,将来的仕途便已然是一路平坦,只需要等到期满卸任之后,便大概率会晋升为十二寺卿或六部侍郎之类的高官显职,从此算是步入大燕朝的权力核心。
……
在听了王明的解释后,柏景颇为意动之余,却也不由好奇,忍不住问起自家舅舅和那新任邺城御史的关系来。
毕竟若真有这般厉害的背景,那他柏景岂不是要发?
“关系?大概是我们的先祖为同一人,即东汉初年曾官至尚书的祖考王公霸吧,我为王公八世孙,而那王昶则为王公十世孙。”
王明想了想道:“当年王公有子二人,长子居祁县,即为我们祁县王氏之祖,次子居晋阳,即为王昶那边的晋阳王氏之祖,说起来,我们祁县王氏本来还是大房呢!”
“那你们祁县王氏现在这么落魄,还能跟晋阳那边说上话么?”柏景一听两边关系这么遥远,当下也不禁紧张起来。
毕竟在他看来这都八世孙、十世孙了,还分家那么多年,恐怕也剩不了多少情面。
王明瞧见自家外甥那副紧张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你就放心吧,虽说如今祁县王氏是落魄了,可我若真早和那王昶攀交情,却也还是能攀上的!”
见柏景还是不信,王明当下顿了顿,却是声音略微低沉了几分:
“其实,我乃是前汉司徒领尚书王允兄王隈之孙、大燕白马义从长官王凌之侄。汉末时,我叔公王允便因忠于汉帝而为渤海王公孙瓒所戕,数年后,我叔父王凌又因舍身护卫先帝而亡。”
“祁县王氏一脉,便自此落魄!”
”而那王旭,早年同我叔父王凌相处甚善,甚至曾以兄长礼招待我叔父。”
说到这儿,王明的神情已然恢复了自然,却是背负起双手,笑眯眯地道:
“若真豁去颜面不要,我还能当面称他一声叔叔呢!”
……
又过了一段时间,包厢内两人的谈话才终于结束了。
期间谈了许多相应的细节,比如该如何去见那王昶,又比如怎样才能让柏家垄断武安的放贷事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