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升级改造(2 / 2)

温华拿着米糊糊走到狗窝边上,里头睡着一只比巴掌大一点的狗。</P>

来福闻到饭的味道,摇晃着尾巴走了出来。</P>

不过他的伤势还在休养状态,并未恢复,走路一瘸一拐的。</P>

温华涉猎的杂书多一些,见到眼前的小狗,便微微皱眉。</P>

这似乎不是乡间常见的农家犬啊?</P>

他刚想蹲下扒开狗嘴,看看犬牙,就被戴着草帽,拿着镰刀,咋咋呼呼的小壮拉去挖野菜。</P>

温华无奈,背着竹筐,跟着一起走了。</P>

温华不知道,他这一走,院子里的气氛瞬间和缓了不少,大家也忍不住议论起来。</P>

“温家这小子挺懂事哈,读书厉害就算了,手脚还蛮勤快的。”</P>

“听说他还没娶妻呢吧,我家小花儿其实挺俊的。”</P>

“你快别瞎惦记了,人家马上就要做秀才公了,什么样的女人娶不得?”</P>

“听说圣人(皇帝的别称)下了旨意,读书好的秀才,可以每月领一份粮食吃呢,这也算是吃皇粮了。”</P>

叶琛的内心也颇为复杂。</P>

温家的行径确实让人反感,但是这跟叶老蔫以及温云衡的做派也脱不了关系,升米恩,斗米仇的事情,在寒门小户可不少见。</P>

可这跟温华没有关系。</P>

温华这孩子很优秀,用萤火虫做烛火,日夜抄书,可见其刻苦,同窗一个个穿金戴银,他却泰然自若,可见其节操。三岁能文,五岁能写,千字文都倒背如流,可见其智。</P>

这样的人应该大放异彩的。</P>

但温华却因为被人嫉妒,遭人陷害,连以后的科举都无法参加了。</P>

叶琛倒是想帮忙,可他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村里农夫罢了。</P>

即便是想帮他,连个门路也没有。</P>

好在距离考试还有大半年的时间,自己有的是时间帮他想办法。</P>

忙活了一阵之后,二哥他们就离开了。</P>

叶琛跟老娘在处理甘草糖的最后工作,将近二十桶的冰雪冷元子,需求很大。</P>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活。</P>

叶老太太知道这活私密,是最后一道工序,跟着叶琛忙活完之后,累得头昏眼花,“瞧着简单,咋干起来那么累,还有那么多,得忙活到啥时候啊。”</P>

叶琛给老太太揉着腰,“最晚忙到过子时,不过有娘您帮忙,等会儿大壮他们回来,也会帮衬帮衬,天黑的时候就差不多了。”</P>

叶老太太咂舌,一大家子人忙到子时,这还要不要睡觉了。</P>

叶老太太顿了顿说道:“这也不是啥复杂的活,就是怕人偷学了去,不过我认识几个老姐妹,为人可靠,要不带来帮忙。”</P>

叶琛笑了起来,这就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宝。</P>

叶琛可不怕人偷学,这些工序他都是分开的,想学可不是那么容易。</P>

“娘,太谢谢您了,这最后一道工序,每准备一桶的量,给五文钱,你看这个价格合适吗?”</P>

放在从前,叶老太太一定会骂叶琛是个败家玩意儿。</P>

但经历了今天的疲累,她老人家知道这些活计是真的挺累人的,五文钱一桶也不算太败家。</P>

不过,老太太不准备花那么多钱。</P>

她想找的都是平日里跟她一起唠嗑,认识了几十年知根知底的老太太。</P>

这些老太太平日里也没啥事干,给个三文钱就够了。</P>

老太太把计划跟叶琛说了一遍。</P>

叶琛点头,“娘自己定夺便是,我都听娘亲的。”</P>

叶琛回忆上辈子听过的新闻,却多是飞机喷洒农药之类的高科技,至于古代如何治蝗,他还真不知道。</P>

见叶琛陷入深思,村长开口道:“不如效仿前唐旧事,号召乡亲们吃蝗虫吧,我这里有秘方,可保证吃蝗虫不发病。”</P>

说着村长神秘兮兮地将他的吃蝗虫之法分享给了叶琛。</P>

先蒸熟,再晒干,去掉翅膀和足后食用。</P>

叶琛摇摇头,“村长,先别急,蒸熟和晒干,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蝗虫的毒素,但也不宜多食。且让我想想办法.......”</P>

村长点点头道:“我也问问村里的老人,让他们出出主意。”</P>

村长越想越愁,眼看着庄稼就要熟了,结果蝗灾又要来了。</P>

这不是要命吗。</P>

叶琛回到家,通过资源回收中心,海淘了几本古代的农书,尤其是明清时期的,不过买来之后才发现,这些农书都非常厚,动不动就几百页,让他头大。</P>

他默默地将这些书当做枕头,看起来高度是可以的。</P>

倒不是叶琛懒惰,实在是他要干活。</P>

赵菁菁身体刚恢复,就去每日忙碌,肯定是不行。</P>

他得先张罗一大家子的饭菜,反正几个臭小子也不挑食,能做熟就行。</P>

随便炒个菜,再做个汤,弄上点肉,一家子就可以饱餐一顿。</P>

煮饭的时候,大壮进门,擦了擦汗,“爹,咱家要盖多大的房子?要起几间?”</P>

叶琛一边儿烧火,一边儿道:“起码要一人一间,免得以后弟弟们娶媳妇要忙活。</P>

此外,要有一间正堂,厨房,餐房,这些都是大家庭必须的。</P>

还有你们读书,肯定要有个大号的书房的。”</P>

叶琛思索着,又补充道:“还有茅房要起两间,分好男女。”</P>

家里是有茅房的,但是过于朴素,就是一个大坑,周围竖起几块木板,上面搭着草棚子。</P>

每次蹲坑臭不可闻不说,还要小心风一吹,湿了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