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他在清河村留多久,我想把我家小子送过去认几个字,交的束修费也能给温童生当盘缠。”</P>
一群妇人随意聊天,从灭蝗议论到念书,走到了叶琛家院子门口。</P>
叶琛家里人来人往,甚是热闹。</P>
后院有男人制冰,制甘草糖,还有几个老太太帮忙。</P>
前面支了几口大锅,不断有村民在叶琛的指挥下,熬制甘草汁,三五成群地一边儿干活,一边儿聊着天。</P>
熬制好的汤汁,装上火龙车,跟军队一样朝着农田进发。</P>
这会儿又来了几个妇人,旺财和来福冲过来,远远地嗅了嗅,闻到是熟悉的味道,就放松了警惕。</P>
“老蔫,我们来打听个事儿,温华这孩子,他在咱们清河村要住多久啊?”</P>
叶琛一听,便知道这些人的来意,笑着说道:“这事儿,我也说不好。”</P>
原本叶琛计划温华在他这里呆两年,自己好好培养培养他,也顺道教育教育自己家的孩子。</P>
但是跟温华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他知道了温华是什么样的人,他即便是不被自己培养,也能成为参天大树,所以叶琛绝对不会阻挠他出去的。</P>
成名要趁早的道理,他还是懂的。</P>
这一次面见县令,他觉得凭借温华的能力,肯定会被县令相中,这样就可以继续参加科举。</P>
听卢照凌说,他姐有关系。</P>
有关系为什么不用?</P>
叶琛才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P>
在他看来,明明有关系,却非要靠自己,那是极其愚蠢的行为。</P>
所以现在开始,温华就该为未来的科举做准备。</P>
毕竟科举,也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可大意不得。</P>
不过叶琛觉得,凭借温华的本事,再耽搁月余应该是可以的。</P>
也好将自己的孩子带上道,他日后教学也轻松些。</P>
他顿了顿说道:“就算是走,也能在住月余吧。”</P>
“一个月也够了,那我能不能将家里的孩子送来跟小壮他们一起认字,总不能一辈子连名字都不认识。”</P>
“温华是个读书人,我儿子要是能跟他多相处一阵子,以后肯定也能变成个斯文人。”</P>
“别的不敢求,就希望多认几个字对得起祖宗。”</P>
叶琛之前就和温华说起过私塾的事,不过肯定没有办法跟外界的学塾相比,其主要职能还是以识字为主。</P>
类似于后世的扫盲班。</P>
清河村这么多年愣是没出一个读书人,若是能从这一代开始,总会有一代有人能读出去。</P>
清河村治蝗有功,给了温华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那么温华,确实也该给清河村世世代代的人一个读书走出去的机会。</P>
叶琛随口问了一下,就有七八个妇人愿意将自家的孩子送来念书,这事儿传出去之后,又有一些妇人过来,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二十多户来报名,一共有三十个孩子被家里人送来读书认字。</P>
虽说眼下秋收在即,但是这些半大的孩子也没多大力气。</P>
与其指望这些孩子下地干活,还不如大人多辛苦点,让他们抓住机会,跟着读书人多认点字,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儿。</P>
至于束修费,村里人不约而同决定,秋收后,至少送十斤稻米过来。</P>
如今一斤稻米的价格飙升到了至少三十文钱,十斤那就是三百文,对庄户人家来说这笔钱也算是巨款。</P>
晚上温华回来的时候,叶琛就把这个事儿给说了。</P>
温华自然是应下来,教一个是教,教一百个同样是教,不过就是得费时间再做一些石板出来,或者让他们自己带石板、木板来。</P>
旋即温华又看了看来福和旺财,两小只瞬间开始哆嗦。</P>
这个恐怖的男人又开始了。</P>
叶琛又问了县令的事。</P>
“县令大人嘱咐我,无论如何都要感谢您,秋收之后,定然登门造访,亲自感谢。此外,县令已经下令,每个村开始熬制艾草汁,此外命令咱们村全力打造水龙车,县里会以每驾三两的价格收购,还派了木匠师傅来帮忙。至于纯粹的焚烧艾草的行为,已经被制止,一经发现,立刻处罚。”温华开口,“这件事情,已经迫在眉睫,知县大人已经上书,请调折冲府动用府兵,在各镇控制,以免发生波折。”</P>
“还有,这治蝗之法,县令已经令西席先生,誊抄了数份,送到临近各县。”</P>
叶琛点头,确实该各县一起镇压蝗灾,才能彻底灭蝗。</P>
夜间村里照常燃烧篝火,大规模地诱捕蝗虫,难闻的气味在空中漂浮,遮掩了叶琛院子里野鸡汤的鲜味。</P>
他将炖烂的野鸡放在木盆里,木盆放在院子门口,这样野狼半夜过来就可以自己吃食了,他也不需要半夜起来跟狼群纠缠。</P>
主要是为什么,狼群会喜欢熟食,这玩意吃多了,不会蜕化野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