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在辽东的后续工作还有许多,例如清点旗籍就是首当其冲,不过这个任务是应该由文官来办的,军队那群大老爷们糙汉一个,让他们清点首级还凑合,干不了这种细活儿。
此外,女真旗人与蒙军旗.汉军旗又该如何分别处置,这都是需要研究的事情。
众所周知,后金这个奴隶制政权能发展壮大,是离不开内地商人相助的,这其中又以晋商为最,崇祯年间由于后金集团的威胁越来越大,大明曾一度断绝互市,实行经济制裁,这把野猪皮急的团团转,因为他手里的辽参卖不出去了。
到了黄台吉上位时,在后金集团控制下的辽东已经面临经济和农业生产崩溃,粮食.布匹.马匹都飙到了天价,八旗贵族又大肆屯粮,致使整个辽东都发生严重的饥荒,八两银子一斗米,一百两银子一头牛,三百两银子一匹马。
在这种背景下贼盗横行.互相残杀,饿死者无数甚至吃人肉的现象都屡见不鲜,就连黄台吉自个也很窘迫,他的府库中各类物资极度匮乏,棉布不足一千匹,后金政权岌岌可危。
倘若当初上位的是代善或者其他哪个贝勒,恐怕都不用大明打,后金自个就得陷于内乱灭绝的状态,而这个黄台吉实为一代雄主,硬是在这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找到一丝生机。
那时,大明虽然断绝了与后金的贸易,但却与蒙古几大部落互市,主要是为了获取优质战马,而黄台吉通过拉拢贿赂蒙古人,继而从他们手里获得源源不断的紧俏物资,有时候后金鞑子干脆套上蒙古人的马甲直接去进货。
在这三角贸易中,蒙古人相当于中间商的角色,尽管要被这些家伙狠狠抽一笔,但黄台吉却认为很划算,因为他穷的就只剩下银子了,而银子这东西如果不花出去连大便都不如。
而在此期间,大明朝廷严厉禁止的硝石.铁铜以及粮食等战略物资也通过晋商走私到辽东,甚至规模越来越大,到了后来连朱由检自个都发现不对劲了,直接处死了私自与鞑子互市的宣府巡抚,但根本无甚卵用。
后金仍能源源不断的获取物资,当时明廷的大臣对此事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宣府总兵杨国柱认为应当加强限制与蒙古人的互市,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物资流落到后金手里,而宣府镇守太监魏国征则认为应当放开互市,不但可以获取优质马匹,还能赚大把大把的银子。
就连宣大总督卢象升也鼓励与蒙古的土默特部贸易。
朱由检很为难啊,他很清楚蒙古的喀喇沁部和土默特部与后金勾结在一起,物资卖给蒙古人就等于卖给女真鞑子,可另一方面大明确实需要银子和战马,尤其是宣大二府的边军,常年都发不下饷,大头兵饿久了是迟早要作乱的,因此朱由检在自知是割肉饲虎的情况下也只能默许宣大的走私贸易。
毕竟这个时候,大明内部的起义军日渐壮大,相应的税收日渐减少,没有银子的话又哪来的钱练兵发饷,镇压贼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