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舆论战(2 / 2)

亦或者是故意不小心的。

而钱谦溢与史可法的品级很高,两人都是尚书级别的大员,前者管人事任免,属于文官的主心骨,在政事上有很大的话语权,而后者则管资粮运转和国库,亦是很大的权利。

这三人各司其职,互不统辖却又互相掣肘,这便是朱由检的制衡杨嗣昌的手段。

原本有些难以抉择的策略可由崇祯来决断,但眼下却只能由三大臣商量着来,而这三人又互相不对付,杨嗣昌觉得钱谦溢就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狗屁能力都没有,而反过来,钱谦溢也认为的权柄过重,行事专断狂傲,常僭越皇权。

当然,钱谦溢作为江南本地的官僚,最是反感这个“新政”,尽管新政是圣上亲自点头的,他也很清楚自己能够爬上来是什么原因,此人不敢怪罪崇祯,便只能将气洒在杨嗣昌头上,只要抓住机会便要在朝廷上攻击.打压后者,而这也正是朱由检想看到的。

站在钱谦溢的立场上,他这是为江东子弟出头呢,没看见钱大人的声望在江南士林中越来越高了嘛,甚至有很多人都将其视为敢为天下先的大诤臣。

至于史可法,他也很讨厌只会说说大话.拍马屁的钱党,但同时史可法作为士大夫阶级,也认为杨嗣昌对士绅的所作所为太过狠辣,银子是一定要搞的,不过手段可以再温和一些,没必要整的官绅和朝廷离心离德。

眼下伪清已灭,这也再次证明了南夏的强大,夏军给大明带来的压迫感是前所未有的,甚至比黄台吉的八旗还可怕,鞑子可以时不时入关抢一把,但始终对宁锦防线无可奈何,而夏军,他们是真有能力攻克每一座坚城啊。

大夏的攻势朴实无华,但却向汹涌而来的洪涛一样,使人避无可避.逃无可逃,顶又顶不住,这倒是其实连杨嗣昌自己,对这场战争的结果也是持悲观看法的,大多数明臣也是此看法,只是众人明面上不敢说而已。

数日后,经过民间神医的医治,朱由检逐渐苏醒状况稍有好转,虽然还是行动不便但却能进食了,值此时刻,镇守浙南的兵部尚书张镜心发来急报,严称江西境内的夏军正在朝南昌方向集结,对方很可能会与辽东的夏军同时发动进攻。

明廷的三万援军已在赴往浙南的途中,但这依然不能让三大臣有安全感,杨.史.钱三人经过多轮争吵过后,最后决定在正面抵抗的同时,创新性的采取舆论战辅助!

这套法子的提出者是杨嗣昌,大夏的岭南月报给了他很多灵感,而在大明,江南士林本就是操控舆论的一把好手,文人嘛,最擅长玩的就是笔杆子。

崇祯十三年,二月下半旬。

繁华的广州城中店铺林立,街道上充斥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个个精壮的黄包车夫肩上耷拉条毛巾,载着乘客在街头小巷中不断穿梭,沿途的叫卖声和吆喝声使这座大夏城市看起来生机勃勃。

街道上偶能见到衣着体面的男人登着“凤凰牌”自行车从人群中驶过,每逢此时都会遭到大面积的注目礼和赞叹声,这玩意刚上市不久,算是一个很新潮的交通工具,极受中产阶级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