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行(1 / 2)

威德尔见到了韩临,明白韩临便是这里的最高长官,立刻派翻译员来交涉。

“我们来自伟大的大英帝国,奉崇高的女王所托前来与大明展开贸易,你们不仅不接受我的好意,还向我们开炮,击毁我们的舰船,是想向大英宣战吗?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翻译员义正言辞地指责。

“呵,”韩临冷笑一声,“你们把贸易旗换成军旗的时候恐怕不是这么想的吧?”

“你,你怎么知道?”这翻译愣住了,这明明是第一次和大明打交道,对方怎么清楚旗帜的含义。

“我知道的还多着呢,就算你们的殖民地遍及全球也不是我们大明的对手,更何况还有荷兰挡在前面,而就算荷兰人来进行贸易也得给我们大明的人交保护费。”韩临不想与他们多做纠缠,两国距离遥远,目前谁也威胁不到谁,而本国的对外贸易却又绕不开英国,于是说道:“赔偿白银三千两,此外,我要把你们舰船上的大炮拆下来,每艘船留下两门,火枪留下一半,你们同意的话就拿上钱物跟着他去完成你们的贸易,不同意就永远留在这好了!”同时指了指钱江。

“这”翻译转向威德尔,这只有后者才能决定。

威德尔得知交涉内容后又惊又怒,脸上阴晴变幻好一阵才答应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接下来,韩临接收了英人的赔偿,让钱江带着他们去各处收购丝绸、茶叶和瓷器等货物,并派水师打捞被击毁的英舰,上面的装备可不能浪费。

……

眨眼间又是半年过去了,韩端接受韩临的建议,在广州四卫以外整个广东其余十一卫进行了改革。广州四卫编为一至四团,其余十一卫编为五至十五团,总兵力接近四万,只不过后者训练时间短,加上火器供应不上,战斗力远不能与前者相比,但与四处造反的农民军相比,已经强了不少。

“临儿,你真的要离开,现在外面太危险了。”韩端书房中,赵钰一脸忧色。

“娘,你就放心吧,我又不是单枪匹马去和叛军打仗,现在张献忠等许多人都被朝廷招降了,但我觉得他们很快又会卷土重来,所以打算出去看看。”韩临耐心地想说服赵钰。

“夫君,你快劝劝临儿啊。”

“有什么好劝的,我韩家的男儿何曾贪生怕死,”韩端看着已然十八岁,不知不觉间和自己一般高大的韩临,虎目终究还是流露出柔情,“什么时候回来?”

“年前一定!”

收拾好钱财、衣物还有短剑、火枪等随身武器后,韩临带着一龙和一虎,加上手下一个班十人,伪装成普通商队,带着两车货物开始北上。重要的一站便是湖广襄阳府谷城,张献忠的四方人马就驻扎在谷城四周,不仅不接受朝廷改编,还到处招兵买马,历史上明年他就会再次起义。不过韩临首先要去衡州府,那里有个叫王夫之的思想家,当然,现在他只是个青年。

七天后,韩临等人几番周折来到衡州府城南王衙坪,打听到了王家所在。王家是一个没落地主知识分子家庭,但家底还有几分。韩临向门童表明来意,后者见韩临仪表堂堂,还有侍从跟随,不敢怠慢,立即入内禀报。

王夫之房内,正在念书的他听到下人的通报,不禁大感疑惑:我身在衡州,未曾考取功名,有一番作为,居然有人从南方的广州前来拜访我,实在是奇怪,我倒要看看此人为何而来。王夫之对门童说道:“带他们进来吧。”

王夫之见到韩临之后开门见山:“不知阁下如何称呼,又为何要拜访在下?”

“我姓韩,单名一个临字,你直接叫我韩临就行了,我知道你比我年长一岁,不知能否叫你一声王兄?”韩临一上来先套个近乎,“至于拜访的原因,家父乃是广东都指挥使,我知道王兄胸有大志,才学不凡,特来邀你与我共成大事!”韩临不可能说我知道你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早就想好了理由。

“共成大事?”王夫之盯着韩临,这大事的含义可就丰富了。

“不知王兄对天下局势有何看法?请对在下直言,不要遮遮掩掩。”韩临转移话题,想要折服王夫之。

“看法?”这时的王夫之不过十九岁,未曾亲眼见过种种民间疾苦与社会现象,科举在他心里还是占了很大地位,历史上四年后他会去武昌参加乡试并中举。沉默良久,王夫之说道:“当今天下局势动荡,内有起义军肆虐,外有清兵窥伺,稍有不慎,太祖皇帝打下的这大明江山恐怕便会毁于一旦。”

“那王兄以为大明倒了之后这江山会是谁来坐呢?”韩临继续追问,这在外人看来已是大逆不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