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忆往事(三)(1 / 2)

目送着赵崇明二人离开,昱王长叹了一声,转头问道:“张师傅,我是不是又说错话了?大宗伯会不会生我的气?”</P>

张白圭似是想起了什么,眼神飘忽正出着神,听到“大宗伯”三个字,张白圭立时有些紧张地环顾下周围,好在四周虽然是人来人往,倒也没人注意到自己三人,而摊主也早去招呼别的客人了。</P>

张白圭小声宽慰道:</P>

“王爷不必多心。王爷本就是一番好意,只不过大宗伯一向行事谨慎,他将寿礼奉还,未尝不是为了公子着想。”</P>

“希望如此吧。”昱王怔怔盯着手里的并蒂莲花灯,来回翻转,微有失神。</P>

张白圭又问道:“公子今夜见了大宗伯,可是解了心中迷惑?”</P>

昱王摇了摇头:“哎,像,却也不像。身形和容貌都有些仿佛,只是……只是性子和举止却相去甚远,可我也说不出哪里不对。”</P>

昱王说着说着又叹了口气,肉肉的额头皱成一团,眉目之间很是惆怅:“我只知道,若是我那阿兄还在,定是不会把我丢下的。”</P>

“其实,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往者不可谏,人心又岂是等闲,王爷何必自寻烦恼呢?”</P>

“张师傅,话虽如此,可有些事你不明白。我自小便离了母妃,由皇后抚养。皇后膝下有靖王,因而对我很是冷淡,而靖王的性子你也明白,向是跋扈惯了,打小便没把我这做兄长的放在眼里过。偏父皇也不待见我,只由着皇后偏心。”</P>

“王爷。”昱王妃听昱王自伤身世,一时也是伤心共情,双眸泛泪,主动握住了昱王的手,眼里盈盈皆是关切之意。</P>

昱王苦笑着摇了摇头,示意无碍,继续悠悠说道:“我自幼驽笨,在东阁读书时学业少有长进,当初杨太师时常训斥过我,好在有阿兄尽心教我,还替我挨过太师的戒尺。靖王没少欺负过我,可皇后每次却总罚我,那时阿兄便会跑去中殿,去寻父皇来解围,为我说上几句公道话。而我母妃想见我一眼,皇后也是一直拦着不许,都是阿兄替我带话,帮我来回捎些东西,道些平安。宫里头人人都道我是圣子神孙,口口声声唤我千岁,可偌大的宫城,只有母妃和阿兄待我是真心真意的好。”</P>

即便是近三十年过去了,那些往事忆来依旧历历如新。</P>

昱王脸上且悲且笑,话里且乐且哀,只是蓦地凝噎了:</P>

“我后来才明白,那时阿兄……他当时在宫里的处境是何等艰难,何等不易。他自身尚且难保,甚至好几次都险些丧了命去,可……可他却也从不忘记护着我。即便是……即便是后来……后来……他也不曾迁怒于我。”</P>

昱王慢慢抬起头来,凝望着不远处崇国寺中央那座庄严耸立十二重琉璃佛塔,眼中泛泪:</P>

“旁人都说我那阿兄不在人世了,可我偏不信。小时候我便听宫里人说过,若是能在这京城最高的琉璃塔上彻夜点上一盏长明灯,那两个人便能生生世世,永结同好。阿兄当初便答应过我,说会带我去这佛塔之上,一起守着长明灯不熄。他也说他一定会回来,他明明答应过我,可……”</P>

话到伤心处,昱王终于是哽咽难言。</P>

张白圭默然,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昱王今晚在街上看到赵崇明时会那么失态了,竟连花灯都顾不得取,只一直远远跟着赵崇明两人。</P>

张白圭问道:“王爷是以为大宗伯今夜来崇国寺,是为了来赴约点灯的?”</P>

昱王依旧望着那高耸于夜空之中的琉璃塔顶,神色落寞,没有说话。</P>

张白圭又劝道:“难为王爷还念着旧情,不管大宗伯是不是王爷的故人,但大宗伯那句话说得不错: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王爷这些年,本也不只是一个人来这塔上点灯的。”</P>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昱王口中呢喃着,终于低下头来,看向一边正满目忧心的昱王妃。</P>

昱王眼神飘忽了一阵,而后脸上渐然浮现笑容,将手里的并蒂花灯递了过去,说道:“是啊,说起来我同夫人业已也是一同点过十八年的花灯了。”</P>

“是十九年。”昱王妃接过花灯,笑着纠正道。</P>

昱王摇了摇头:“今年不能去塔顶守灯,如何能算数?不过明年我定会为夫人补上。”</P>

“哎。”昱王妃笑着应了一声,有些动情地低声说道:“其实能和王爷一起来,不拘是在塔顶的。”</P>

昱王听了,有些悻悻道:“这崇国寺的方丈今年也不知收了多少人的银子,别说是塔顶,便是那十层九层都被人先定了去。算了,不说这些了,我们还是早些回去吧。”</P>

昱王拉起昱王妃的手便要打道回府,触手却是一片冰凉。</P>

“你说说你,手这么凉,也不说上一声。”昱王笑着责怪道。</P>

============================================================================================</P>

魏谦和赵崇明却没有走远,魏谦还在提着拐,仰着头,沿着花灯街一路四处张望,寻着那不知还有没有的并蒂花灯。</P>

魏二老爷在心里已经把魏己骂了个狗血淋头,他只怪魏己这事办得太不地道,事先也不给他魏二老爷备上两盏花灯。</P>

赵崇明则是蓦然回头望去,只见昱王一行三人还停留在原地。</P>

人潮往复之间,满树花灯之下,昱王正握着昱王妃的手,低头朝手上呵着热气,好一幅夫妻恩爱,琴瑟相合的景象。</P>

赵崇明远远看着,一时有些恍惚,那些深藏的记忆突然就涌了上来:</P>

——“皇兄,我想母妃了。”</P>

——“皇兄,你说父皇是不是不喜欢我?”</P>

——“皇兄,你以后也陪我去那琉璃佛塔上,点一盏长明灯,好不好?”</P>

——“皇兄,我会在京城等你的,双珏为信,你可不能食言,一定要回来找我。”</P>

赵崇明方才惊觉,原来一晃已是三十年过去了,曾经那个在他屁股后头一口一个“皇兄”的小哭包,如今也是一位堂堂正正,为人夫为人父的王爷了。</P>

其实他没有食言。</P>

其实他一直都记着曾经许下的诺言,其实他也早就回了京城,其实这些年,他一直都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就这样默默地注视着,观望着。</P>

他亲眼目睹了那一场大婚,看他分了府,受了封,成了王爷。</P>

他也见证着自己这个可怜的阿弟,一步一步从那个不受宠的皇子,渐渐成为了今日的昱王,甚至已经能和靖王分庭抗礼。</P>

虽然这阿弟的性子依旧软懦,可如今也有了几分主见,存了几分心思,多了几分城府。</P>

他知道阿弟这许多年虽不尽如意,没少受过委屈,可到底是安然无恙,他也就心安了。</P>

至于两人相不相认,那长明灯点或不点,又有什么关系呢?</P>

或许曾经在那冰冷森严的九重宫阙之中,那两个同病相怜、相依为命的孩子就是彼此的天地。</P>

可尘世浩大,人世悠长,宫墙虽髙,皇城虽大,却也不过是天地之间的一隅而已。越过心中的那一道高墙,自然会发现别有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