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人间炼狱(十二)(1 / 2)

想要成就一番大事,雄心和才能是呼应的。</P>

不可否认,袁谭确实有宏图远大的雄心壮志,确实兢兢业业,麾下人才也确实不仅仅是一州之才。</P>

可他自己呢?</P>

他除了还算不错的军事能力以外,其他能力真的能优秀到足够支撑起自己的野心吗?</P>

政治上,争了这么多年连老二袁熙都没赢。</P>

要是没有张纮,他连徐州本地的世家都斗不过。</P>

道听途说就想复刻王弋的模式,可是王弋付出了多大的心力?任用了多少人才?做了多少妥协?</P>

袁谭一概不知,他只知道王弋轻世家、重百姓,以为只要一味维护百姓就能获得王弋的实力。</P>

民政上更是扯淡,蝗灾都应对不好还能应对什么?</P>

出了一把大力,收了一捧小米。</P>

彭城的世家给他好好上了一课,告诉他什么才叫真正的治理民生,为什么他那么辛苦,百姓根本不愿意搭理他。</P>

彭城的百姓根本没按照袁谭的要求提前收割粮食并焚毁,人家的粮食好好种在田里,根本没受到什么影响。</P>

袁谭看到这幅场景大惊失色,徐州的惨象他可是亲眼看到的,遮天蔽日的蝗虫赶都赶不走,这里怎么会没有影响?</P>

袁谭不明白,可是不明白又能如何?</P>

事实摆在眼前,无论他明不明白,他想什么都不重要。</P>

或许……还是重要的吧。</P>

茁壮成长的青苗在袁谭的眼中是那么刺眼,仿佛一柄一柄锋利的钢刀,直插他的心窝。</P>

周围人每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被他理解为嘲讽,每一句赞叹庄稼的词语都会化作极尽侮辱的词汇进入他的耳朵,并被他铭记于心。</P>

是的,周围的一切都给予他这样的感觉。</P>

这一刻,这位手握千军万马、能够掌控无数人命运的一州之主是那样的无助。</P>

这一刻他漂浮在名为孤独的池塘中,被动接受着岸边无数人质询的眼神。</P>

为什么这里能够长庄稼?</P>

为什么他们不用烧毁粮食?</P>

为什么他们的生活那么好,跟着你却要吃苦挨饿?</P>

没人真的质问袁谭,可他已经被自我幻想的质问化作的触手拉入池底,强大的压迫感让他无法呼吸。</P>

彭城的表现化作一柄大锤,无情的粉碎了他的自信,之前的豪情万丈顿时烟消云散。</P>

袁谭其实有很多办法解决这种尴尬。</P>

征服这里,将这里据为己有;</P>

寻找良才,让良才为自己出谋划策;</P>

耐心学习,将本事收为己用。</P>

等等,等等……</P>

然而,精神崩溃的袁谭却选择了一个最为愚蠢的选项。</P>

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眼不见心不烦。</P>

他命人将青苗全部收割并且付之一炬,给出的理由是防止蝗灾扩大……</P>

蝗灾……</P>

彭城已经没有蝗灾了,蝗灾全在下邳!</P>

有人向他建议,可他不管不顾执意如此。</P>

军队是暴力的机器,机器只会忠实的服从命令。</P>

青苗……从袁谭的眼中消失了。</P>

袁谭觉得自己赢了,他用一己之力战胜了世俗那低劣的凝视,让他重回道德制高点,让他重新变得勤政爱民。</P>

然而人付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P>

袁谭向彭城付出了武力,彭城的百姓回之以战斗!</P>

彭城在前,天色渐晚。</P>

彭城是座高城,袁谭没有信心一战就能打下来。</P>

况且按照兵法来说,他们算是劳师,不适合马上就攻城。</P>

应该安营扎寨,准备万全后争取一鼓而下。</P>

于是袁谭下令就地扎营,斥候四面探索,寻找可乘之机。</P>

就在太阳下山,营房即将布置好的时候,有斥候来报:称山间走出一队百姓,有数千人之多,特意来投靠袁谭,希望袁谭能够收留他们。</P>

袁谭第一个想法就是扯淡,徐盛组织了那么久也不见有人来,怎么现在忽然冒出这么多人?</P>

数千?</P>

都快赶上他一半的军队了,这让他怎么相信?</P>

“将领头的带过来我问问。”袁谭吩咐了下去。</P>

这些人杀也不是,留也不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