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成吉思汗的子孙们第一章与金国的较量(1 / 2)

在中国历史上,成吉思汗的手下跷将很多。成吉思汗逝世后,他们的耳边总是回想着成吉思汗的临终遗言:“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是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即开封市)。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敝,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所以,窝阔台汗和众多蒙古将领也是这么做的。

在宋金辽时期,蒙古和金国这两个相邻的国家是世仇,这两个民族发生过很多战争,但都以金国的胜利而告结束。那时候,金国是个大国,也是个侵略成性的国家,它向南扩张,侵略宋朝,造成金进宋退的局面,由此,金国占领了大片宋国国土。因而金国的土地异常宽广。

尽管这样,金国的国土也成了半壁江山,他的国土经常被人侵犯。

在金国的后方的蒙古突然崛起,屡犯金国的土地,造成金退蒙进的局面。成吉思汗与金国打了几年后,深感金国的国土太广阔,一时力量不够,很难打下来。

于是,成吉思汗把攻取金国的重任交给了足智多谋的木华黎,让木华黎全面负责伐金事宜和控制征服之地。于是,木华黎带领他的军队,紧紧依靠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官兵,转战于金国的河北、山东、山西一带,使金国寝食难安,不得安宁。

木华黎足智多谋,为人宽宏大量,惟能是用。他重用汉、契丹、女真等有才之士(如契丹人筱兴哥、汉人石天应、女真人寅达虎等),让他们参与治理国事,稳定占领地的局面。这些人在后来的战争中做出了贡献。

木华黎由于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而屡见功勋,就像插在金国后背上的一把钢刀,转战于北方各省,成为后来窝阔台军攻取金国的基础。在打击金国势力的战斗中,木华黎功不可没。木华黎也因此成为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

木华黎因操劳过度,遂于1223年三月在军中逝世,他的儿子孛鲁嗣位,继续带兵攻金。年轻有为的孛鲁元帅不负其父亲的愿望,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又占领了金国的大片国土。

成吉思汗在1227年逝世,窝阔台汗在1229年继承汗位,同年,窝阔台汗立即筹划攻灭金国事宜,发动对金国的战争,完成父亲的未竟的意愿。

窝阔台汗按照成吉思汗临终前的策略,对金作战的战略思想是联合南宋,孤立金国,并绕道金境,攻金侧背而灭之。从战局的发展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具有非凡超前的战略眼光。

此时的金朝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已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当时金国的形势很不乐观。

到1230年,金国的五京除南京和开封府外,均被蒙古占领。金朝的江山仅剩五分之一。金国的国土分为两大类:潼关以西的西区,辖陕西

、甘肃东南部。还有潼关以东的东区,辖河南,江苏和安徽一带。

但金国还妄图苟延残喘,在蒙古对金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调整了国策:金庭为了抗击蒙古军,广封诸公,征敛赋税,奖励忠勇,整军经武,以图恢复元气,收复失地。

金国还调整了它的防守策略一向是对外和睦邦交,周旋于蒙古、南宋之间。对内修政,调整、扩充兵力以抵抗蒙古。三是加强河防,确保河南,巩固陕西、甘肃。

根据这个原则,金兵也调整了部署:向陕西甘肃方面大量增兵。以重兵驻守潼关一带。这正应了成吉思汗临终的战略部署,人们不得不佩服战神成吉思汗的战略眼光。

但是,金国已经和蒙古打了将近20年的战争,然而坐失良机,沦陷区不断扩大。导致金军战斗力疲弱到了极点,士气普遍低落。

另外,金国朝野上下和将领士兵均对蒙古军怀有惧怕之心,金军只能以防守城池为主,这就必然处于挨打的被动态势。

1229年,就在秋冬季节,窝阔台率领大军入侵金国国土之后,金国举国哗然。金国急忙调兵遣将,阻止蒙古军南下。双方在潞州(今山西长冶市)和卫州展开一场大战。

先是蒙古军触动力量很强的一支军队,一举占领了潞州。当时,潞州是个战略位置很重要的地方,所以,潞州就成了双方军队争夺之地。金将移剌蒲阿、武仙率大军突然攻击潞州,想夺回本已失去的潞州。

形势很严峻,在这个时候,窝阔台派了将军塔思率军驰援。没想到,金军立志夺回潞州,竟出动大军把塔思的援军挡了回去。窝阔台这才明白潞州城的险要位置。后悔不该不听从耶律楚材的建议,没有用重兵守卫潞州。金兵复用强兵猛攻潞州,致使守卫潞州的蒙古将军力战而死,潞州失守。

窝阔台汗深切哀悼守卫泸州的将士,还严厉斥责了塔思等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