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后方(2 / 2)

这天,陈达正在云港县的梅家码头,清点接收梅家代为运送来的物资和人员。

南陵州长老会据点的发展,离不开海东州长老总会的支持,不仅仅是经费上的支援,还有各种已经熟悉了丐帮各类工作的长老精英。他们让陈达省去了从零到一开始培养熟手的精力,只需要把他们像种子一样撒播出去,然后定时浇水施肥,除草杀虫,就能收获成百上千倍的回报。

今天到来的人员,是李荣多次要求增派的一百名大同军士卒,用来分布在各个已经推行了平租法的村庄寨子,保护当地工作的丐帮帮众,帮助推动春耕时平租法的落实,不受当地大户和土匪的威胁侵害。

别看南陵州长老会据点发展迅速,可毕竟不是打下来的地方,当地豪强大户和官府勾结很深,随时都有可能翻脸,集结力量反扑,所以必须增加军事力量来镇压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

刚刚下船的大同军士卒,个个双腿发虚,面带青色,从栈桥上走上岸来,每个人都露出由衷的笑意——总算告别晕船的苦日子了!

陈达很有计划地提前安排了十几个人来带着这些大同军士卒到一旁休息,提供热粥和热水,让他们补充体力,好快点适应环境。

人下船后,就是定期运来的物资了。

陈达之所以百忙之中抽空来梅家码头,正是因为这一次送来的物资当中,有一些比较特殊且贵重的东西,必须陈达或者李荣本人来亲自签字接收。

李荣要训练从一万本地帮众中抽调的三百健壮帮众作为后援军,没法亲自过来,只能陈达代劳了。两人都知道自己肩膀上的担子重要,光靠海东州支援是不行的,所以想方设法地增强武力,尽管暂时还没有条件给这三百本地帮众组成的后援军提供和大同军同样的待遇,但还是尽可能地加强训练。

如果本部六百大同军出现减员,那就必须从后援军中抽调,从海东州求援是来不及的。

运送这批贵重物资的海船和水手,是丐帮的三艘大海船和随行新组建的水军,倒不是丐帮不信任梅家,只是梅文华在知道船上的东西很可能随时让整条船上的人和东西一起进水底喂鱼后,死都不答应代运,谈交情都没用,除非给等价的押金。

张文玉心想,给押金还不如用自己的水军运,说句心黑的话,炸了他也不心疼,顺便还能检验一下水军有没有张清风说得那么快组建起来,形成士气和战斗力······当然,这话他不敢对外人说,只是找到齐楚请求,齐楚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慢些,慢些,别着急。”

陈达盯着两人一组抬下船的长条木箱,眼角肌肉不自觉地抽搐起来,足足抬下了一百一十个木箱子,随行的水军小队长才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陈达,请陈达盖上印鉴后,再收好带回去交差。

水军小队长收好信件,第一次圆满完成任务,很是高兴地向陈达行礼告别,“陈大长老再见了,东西已经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小心使用,二十米内千万别见明火,也别用力碰撞这里头的东西,万一要爆炸了,第一时间趴在地上,还能得回一条小命。切记啊,陈大长老。”..

陈达点点头,也行了个礼,目送水军乘船离开。

陈达走到一个长条木箱旁蹲下,小心翼翼地解开封条,打开木盖,露出箱子内的稻草秸秆,还有中间稳稳当当躺着的三十个木柄手榴弹。

它们每一个都有成人胳膊的两倍粗,比人的小腿直径短一些,重量接近三斤半一个,爆炸有效杀伤范围为直径五米,五米到十米有几率被破碎的瓷片炸伤,十米外有极小几率受伤,二十米外运气不好也会被扎一道口子。

陈达早就阅读过如何使用这些手榴弹的信件,知道使用的要点,但还是拿起了放在手榴弹上的牛皮纸,上面浅浅印着一个大骷髅头,然后是一行行使用的要点,还有危险警告提示。

陈达认真看了好几遍,才放下牛皮纸,然后拿起一个手榴弹在手里掂量了一会儿,尽管是第一次见到这玩意,但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杀机蕴藏在这小小的木柄铁皮里。

“陈长老,你要试一个不?我会用,能教你。”

这时,一个捧着木碗喝粥的大同军队长出现在陈达背后,憨笑着继续道:“别看火器作坊的长老说得危险,其实丢多了这东西,还是很好用的,比那一到下雨天就用不了的黑火药炸药好用多了。这玩意如果算好时间,丢到水里也能炸,还能把鱼给震上来呢!”

他说着,还有些跃跃欲试,甩动右手膀子,开始活动筋骨。

陈达连忙拒绝道:“手榴弹造假昂贵,我怎么能拿此嬉戏玩闹。何况这地方还是梅家的码头,城里有官府的人,咱们要把这三千个手榴弹和十箱炸药用到刀尖上,可不能提前走漏的风声,打草惊蛇。”

“你们再休息一个时辰,就把这些东西抬上我带来的马车吧,离开此地,回咱们自己的地盘。”

“属下遵命!”大同军的小队长大声道。

陈达习惯了大同军士卒们的这些作风,点点头,将拆开的箱子封好,站起身来扫视堆积如小山的战争利器,胸中不禁升腾而起一股难以压抑的雄心和烈焰。

有了这些手榴弹和炸药,他攻打徐县以牵制整个朝廷命脉的抱负又距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另一边,海东城。

战争号角已经吹响,城内外已经集结了超过六千的大同军士卒,临时征召还未训练完的新兵也有三千,正分布在最近的几个县城,防止敌军探子深入破坏。

海东州各地的丐帮帮众在向海东城而来,物资也在不断集中调运,而各种作坊和苦役营则被迁往青港县,那里成为了比较安全的后方。

既然海东州西侧和南侧都暂时不能通商,只有从海运解决粮食材料需要,那干脆将作坊搬迁过去就地生产,缩短路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