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欺君罔上,该当何罪?(1 / 2)

满朝大臣都莫名惊诧。

虽然黄子澄与朱允熞之间的矛盾,从未公开。

但朝堂上谁还不是老狐狸,谁没有八百个心眼呢

这种事情,又怎么瞒得过大家

谁不是心知肚明

可眼下这封军报,众人都认定是假的,偏生黄子澄出来请功,就不得不让他们深思背后的原因了。

老朱露出好奇之色,问道:“黄爱卿的意思,是认为这封嘉兴知府许东江呈上来的捷报是真的了”

今日的这份捷报,正是许东江派人送进京的。

内容是太孙在嘉兴城下,以五百新军,大破倭寇和反贼数万大军,杀敌无数。

倭寇和反贼一举被击溃,太孙已率军前去攻打松江府城了。

捷报中对战争的具体过程,皆描述得绘影绘声。

数万贼军如何进逼嘉兴,新军又是如何应敌,倭寇如何被屠戮,贼军如何崩溃,细节都写得一清二楚。

但越是如此,看捷报的人,就越觉得荒谬而不真实。

冯胜看了之后,当即断定是假的。

他将送捷报的抓了起来,严加盘问,却不料对方一口咬死,这一切绝非编造,无有半分不实之词。

老朱看了,心里也在打鼓。

首先是日期不对,新军和锦衣卫都是步行,除了极少数的头领骑马乘车之外。

按行军的时间算起来,朱允熞所率的军队,现在应该还在路上。

可能还没有走一半呢。

然而,依捷报上所言,新军几天前就已经到嘉兴城下了。

毕竟,捷报送到朝廷,已是数日后。

老实说,这次让朱允熞出征,老朱是非常不放心的。

之所以最后同意,也是因为新军皆是步兵。

锦衣卫其实与新军不一样,锦衣卫几乎所有人,都会骑马。

以前派锦衣卫出京城办事,也都是全部骑马的。

这次老朱却特意交待蒋瓛,除了几名头目之外,剩下的锦衣卫,一律步行。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让朱允熞晚一点赶到战场前线。

在老朱看来,熞儿就是去拿军功,去镀金的。

可不是真的去前线与倭寇拼杀的。

他才七岁啊,老朱怎么可能放心让他去前线呢

蓝玉调集的五万人马,老朱也看过了,其中骑兵就有一万五千人。

以老朱多年指挥战争的经验,他分析后认为,有这一万五千骑兵,足以将倭寇击溃。

剩下的三万五千步兵,则是去打扫一下战场。

朱允熞带的一千人马,因为全是步兵,肯定会比骑兵后抵达战场。

等他们到嘉兴的时候,先期抵达的骑兵,应该已经将倭寇和反贼打败了。

朱允熞再以皇太孙兼威武大将军的身份,坐镇嘉兴城,指挥调度军队,围剿已经被打败的倭寇及反贼。

如此一来,整个过程毫无任何风险,稳稳赚一个天大的军功。

日后在朝堂上,皇太孙便是领过兵的人。

而经过这一次指挥之后,他对军中的将领,也算有一些了解。

还可以趁此凭借皇太孙的身份,收买人心,为日后顺利登基掌权,打好基础。

这是老朱心中的全盘计划,只是不好向朱允熞说出来。

毕竟,看着孙子那么热情上心,他如何能去打击其积极性,伤害他的自尊心呢

反正肯定是骑兵先到,先与倭寇和反贼交锋,熞儿没有能来得及参战,只能在后方指挥,也就行了。

可依许东江捷报中所言,熞儿率领的新军,几天前就到了嘉兴城,这怎么可能呢

步兵哪有这么快的速度啊!

其次,许东江还在捷报中说,太孙殿下所率的人马,新军约五百余名,锦衣卫则是一百多人,这也不对啊。

咱明明是派了五百锦衣卫,跟随前去保护他的,其他锦衣卫哪里去了

再者,捷报中所写的战争过程,太过于夸张,毫无真实感可言。

老朱靠一只碗起家,从一名乞丐,一步步走来,直至成为皇帝,执掌大明江山。

他什么事情没见过

什么仗没打过

而且,那些年,为了琢磨怎么领兵打仗,老朱不断自学,几乎将史书上记载的所有战例,都翻阅了一遍。

以便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锤炼自身。

没有如此强大而可怕的自学能力,老朱也无法从一个仅受了两年教育的半文盲,成为坐镇天下的九五至尊。

可许东江捷报中描述的战争经过,老朱的判定是,一眼假。

假得离谱。

编故事都不认真的感觉!

当咱没上过战场吗

就算没有上过战场,只要人不是傻子,都能轻易判断。

但老朱没有急着表态,因为这份捷报,虽是许东江所写,却有着朱允熞的签名。

这就很值得品味了。

最大的可能,就是熞儿让许东江编了一份假的捷报,送到他的手中,由他签名之后,再呈交上来了。

可是熞儿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饶是以老朱的心计,也想不通了!

黄子澄听得老朱问,忙道:“陛下,捷报上有太孙殿下的亲笔签名,微臣以为,纵然许东江胆大包天,瞎编战报,但太孙殿下一定不会欺骗陛下的,臣请陛下立即降旨,嘉奖太孙殿下及新军。”

此言一出,朝堂上立时静得可怕。

捷报大家都看了。

谁都知道上面有太孙殿下的签名,但谁都没有说。

这件事怎么看都透着怪异。

即使抛开内容不说。

若是太孙殿下要请功,应该是他自己写。

即使请人代笔,也是以他的名义。

哪有以嘉兴知府的名义发捷报,自己却又以太孙之尊,在上面签名的道理

这于礼制也不符啊!

他们当然不知道,朱允熞指挥军队打完仗,又无意中问话,套出许东江与黄子澄的关系之后,便急着睡觉去了。

他太累太乏,休息要紧啊!

第二天一早又要领兵去攻打松江府城,哪里顾得上写什么捷报。

再说,当时朱允熞心中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决定等占了松江府城,将倭寇和反贼都驱逐出去之后再说。

写捷报启奏朝廷的事,急什么急呢

后来看到许东江呈上来写好的捷报,他便随手签了一个名字。

至于合不合礼制,我忙着带兵打仗呢,管他那么多干嘛

黄子澄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

但他断定,这封捷报,一定是假的。

多半是许东江的手段。

反正他事后可以说,这是太孙殿下逼自己写的。

这一招高啊!

没想到,这个许东江,办事如此尽心尽力。

也许此事会连累到他,但他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将朱允熞拉下诸君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