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民生(1 / 2)

三国大领主 沙埂 996 字 7个月前

“这场雪,下了足足三天,仍没有停的迹象。”卫铭看着舍外的一片皓白,寒风夹着雪花飘了进来,“贫瘠耕田没法收割了吧?”

“我正想跟你说这事。”卫东裹紧了绵被,“大雪盖了稻穗,没法下田收割。冒雪收割,冻出了病不划算。我让庄民歇着了。”

卫东感慨,庄子富了,庄民才有这么好的待遇。放在以前,下刀子也要收割。不收割,就没的吃。

卫铭点头,这场大雪,已经变成了雪灾!整个都昌县,都受了灾!

“粮仓里还有多少糟粮?”

“845斤!”卫东精确的报出数字,精确到了个位。“哪怕这场大雪连下两个月,也不会影响到口粮和酿酒,你就放心吧。”

“那就好!”卫铭对卫东的灵活措施很是满意,“走!让他们俩继续修炼,你随我到庄里转转。”卫铭收起魂力,半透明的魂影缓缓缩小,叠进了身体。

“好咧!今冬庄里特意发放了三十万枚黄铜币,平均每人一千枚黄铜币,比去年涨了一百二十枚,足够购买过冬的用品。我听说,老马家的碳,都堆满了地窑。”卫东跟着卫铭的步伐,走出了修魂舍。

大汉王朝的普通五口之家,一年的收入,在万枚黄铜币左右,人均年收入为4000枚黄铜币;而卫庄这次发放的‘过冬费’,乃是每人1000枚黄铜币,达到了大汉王朝的人均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这,仅仅是‘过冬费’!

在立春、立夏等重大节气的日子,也是会发放相应的费用,提高庄民的生活水平。

“走,去庄尾的那家看看!老羊头,可是无儿无女。他唯一的儿子,也在五年前的大战中牺牲了。”卫铭叹道,五年前与大桥村的一战,卫庄的精英损失殆尽。

而老庄主时期的长达数十年的不断争战,也留下了一批孤寡伤残的老人。这些老人,都是没有生活能力的,全靠村庄养活。

“是啊。老羊头一家,对庄子是有贡献的。”卫东赞同的道。如果没有他们,现在的卫庄,也指不定在不在了。

卫庄最西面,卫铭与卫东从简陋的草屋里走出来。

外面,大雪依旧。

“老羊头的日子过的比我想象当中的要好。真没想到,老羊头年过七旬,这么硬朗!可惜老羊头的儿子战死的时候,也有三十好几了,连婚都没有结,才没有留下根。穷啊!”卫东抬头感慨,五年以前的卫庄,真是穷到了骨子里,外村的姑娘都不愿嫁过来。

“身穷志坚!卫庄的庄民,历来就不怕吃苦。”卫铭抬头看了眼隔壁,续道:“老一辈人,一定要照顾好。”

卫庄是铁打的制度,自从两位老执事本份了以后,还没有人敢中饱私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卫铭给卫东下发的管理方针,都能够得到贯彻实施,没有再受到或明或暗的阻挠。

“那是刘大妈家吧?我记得,他的儿子,是前年结的婚,去年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卫铭回忆道。

“对,自从庄里定出‘良缘津贴’的制度,庄里的大龄光棍,也就剩武安国了。”卫东笑道。

泰阳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讽刺卫庄的贫穷:嫁卫庄,家里光;娶卫庄,没嫁妆。

良缘津贴,卫铭在这五年当中出台的一系列民生工程政策之一:凡是卫庄的新婚夫妇,不论是嫁还是娶,在新婚的前一百天,可以领取万枚黄铜币的‘村庄礼金’;大婚的当天,还可以领取1万枚黄铜币的‘庄主贺礼’。

一对新婚夫妇累积可领取黄铜币高达4万枚!

大汉王朝的人均年收入是4000枚黄铜币,4万枚黄铜币的良缘津贴,就是一个劳动力十年的收入!

在‘良缘津贴’的制度下,卫庄的光棍结婚不再困难,姑娘也能体面的嫁出村。再也没有‘嫁卫庄,家里光;娶卫庄,没嫁妆’的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