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快黑了,先回家,坐在这里想,想破头也不一定能想得出来。</P>
趁着天没黑透,赶紧下山。</P>
到家里吃着饭,再想这事儿。</P>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P>
说得对,先吃饭,反正也不急在这一时。</P>
崖上的人纷纷顺着绳子下来,然后牵着驴,喊着狗,朝着山下走去。</P>
路上,周越故意跟郑师傅套近乎:</P>
“郑大叔,你说我们山上的药材好,对吧?”</P>
“对,老朽采药收药几十年,确实这样的品质难得一见。”</P>
郑老头还沉浸在挖大人参的喜悦中,对周越毫无防备。</P>
“那你说这棵黄芪和党参,如果干燥了,能卖多少钱一斤?”</P>
“唔,我们店里卖,上等的甘肃武威好黄芪是一百文……”</P>
“五十文?这么贵?”周越惊呼出声。</P>
“一两。”</P>
周越知道大辉这个朝代,和她认知里的历史上的朝代都不一样。</P>
这里一斤是十两,一两是十钱。</P>
一百文买一两,那就是一贯钱买一斤。</P>
郑师傅很满意周越的反应,得意道:“当然,我说的是卖价,而且是甘肃来的黄芪。</P>
你家这黄芪,属于二等品。</P>
我们店里的收购价,还要低一下。</P>
我想,大概可以给七十文吧。</P>
我也不确定。”</P>
郑师傅看了一眼宋原,谨慎道。</P>
收购宋大人介绍来的人的药材,定价需要东家亲自定。</P>
宋大人是自家大小姐夫家的小叔子,自然面子大。</P>
这定价到底多少,他可说不准。</P>
“哦,那可太好了。等我们把药材晾晒好,可以送去县里找你吗?”</P>
周越趁热打铁追问。</P>
“可以,可以。宋大人的亲戚,自然好说,都好说。”</P>
“那就先谢谢郑大叔了。</P>
对了,野生呢?”</P>
“野参也不错,可以给到五十文一两。</P>
这都是需要晾晒的很干才行啊,湿的可是要刨称的。</P>
还有一句话,我得提醒你,你今天挖出来的这些药材,有些年头了。”</P>
周越洗耳恭听,这样的老药工,于药材上很精通。</P>
他们肯定能看出来药材的年头和品质。</P>
看周越态度恭谨,郑老头很满意,继续道:</P>
“用根的药材,大家都认为是年头越长越好,对不对?</P>
其实不然,比如黄芪和甘草,年头太多了,它里面就开始空心。</P>
这根就越长越木质化。</P>
最后变成了柴。</P>
你看这样的,就有点柴了。”</P>
郑师傅随手从周越背筐里拿出来一节黄芪,指着断面的圆孔道。</P>
然后他把那节黄芪放到嘴里咬了一口,咀嚼起来。</P>
嚼了一会儿,点点头道:</P>
“嗯,虽然有点柴了,但胜在口感还可以,肉比较紧实。</P>
吃起来也有甜味儿。</P>
好黄芪,虽说有点过年头了。</P>
但它生长的环境好,地好,光照不错,地势高,也没被水淹过。</P>
因此味道不错。</P>
瑕不掩瑜,可以,可以的。”</P>
周越松了一口气。</P>
周越盘算着,崖顶那块地不大,估计这黄芪和野参药材产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