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团建。到时给我一个提示。当时FE的客户群已经到达了15万。绝大多数都是开户用户。也就是收费用户。
虽然,这个数据不跟今天的独角兽的大佬对比?但是。那时候15万开户用户。日均IP流量一般都在2万以上。
同时。PV量不少于150万。所以这个级别网站。那时候已经算是标准的垂直门户了。那时候全国网民加起来。不到3亿。
所以,15万企业用户。我们可以他们搞起来。做一些事情。这就是后来说的“二次客户开发”到现在。都是针对个人。所以叫“社区裂变”。
而这个计划。以前我就曾经有过。不过以前的确是因为产品环境有限。而现在当时我们做的就是B2系列的平台模式。
所以,搞一个中立性质的展销,博览,农商这些都是可以的。随后。我就开始自己制作一份“站点客户数据表。”
当然因为。本人当时技术能力。以及当时的应用工具的技术限制。还不能实现客户脸谱化。但是,我们建立了最早的“客户数据分析精准模式。”
就是你现在天天挂在嘴边的“大数据。”
其实,最原始的大数据模式,就是一个从基础与客户档案。开始的手动模式到数字模式转化。那个时候除了依托互联网。还要有一部分纸媒等级。
所以,双面对比。数据比现在单方面。网络窃取采集。要更加精准。不过比较繁杂。主要是把一份纸媒数据。手工转化。
当时。建立的企业大数据原始状态是。你的企业性质。你企业主打产品。你的产品处于产业链上下游那个位置。
同时,你的注册资本。你的人员配置。你的办公所在地。你的注册所在地。等等。这些数据分门别类做成一个数据表。分裂出多个门类。
然后。把用户的数据按照数据表填写。或者是前台注册开户信息。叫客户自己填写。因为客户要来的目的。是寻找商机。借助商机推销自己的产品。
这是他主要目的。除了那些极端诈骗企业。大多数公司都会认真按照要求填写。因为这个关系到企业生命。赚钱!
因此,我们当时手里至少有全国28省的。大约15万各类型企业的详细数据。依托这样的数据。我们建立了“企业客户行为与画像。”
然后。修改了广告推算系统。为客户有偿提供“精准推送。”
那时候。精准推算都是有偿的。最早就是·起源于美国艾瑞的行业分析报告。
根据这数据测算。我们首批划分出来大约2000家专业农业公司。他们都是专业种植企业。而非渠道企业。
然后。集中着2000企业。在北京的农展馆。租赁3-7天的场地。举办一次“FE平台农产品推广周”。
这些来自全国不同地域的农产品厂家。都会纷纷参与。而且我们第一次。是免费提供给我们,商户。
这次举办活动。我们聘请了一家会销会展公司。他们负责帮助我们推广宣传。以及招商。但是,我们只给了10的机动摊位。
其余的都是我们固定客户的。
开班当天。我带着美子,刘喆。前往农展中心。已到了广场就感觉到了气氛非同一般。宽大广场停着很多的车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
跟着走到门口。这里简直就是人山人海。我笑着跟美子说道:
“京城的老百姓真给面子!”
“王总。这么热闹?”
“我看不如我们在开个B2C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