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下班,沈奇看到了贺琳课题小组的实验报告。
化学是实验学科,再伟大的构想都需要用实验来检证。
在一个七元环状过渡态的反应中,【3,3】σ迁移形成了合成大环化合物的一种反应,这是一种开环方法,可以认为是一种新的重排反应。
新的重排反应导致了新化合物的产生,曹凡认为结构异常的目标化合物,在沈奇看来符合他原先的推测。
纵观有机化学发展史,新的合成方法证实了某些理论,也导致了对另一些理论的修正甚至推翻,同时还创造出未曾出现的新化合物。
这些新化合物有些已有某种实际用途,有些在当时并不知道有何用途,只是因为结构新奇而使化学家将其创造出来。
海葵毒素是1971年由化学家Moore从腔肠动物海葵中分离出的一个不稳定化合物,其分子式为惊人的C129H223N3O54,它的毒性是河豚毒素的10倍以上。1982年,Moore发表了该化合物的立体结构,1989年,哈佛大学的岸义人教授宣布该化合物合成成功。
C129H223N3O54是至今认为通过化学合成的最大的天然产物分子,90年代之前,化学家们将这玩意合成出来了,但在当时他们也不清楚这玩意到底应该运用在哪些具体环境中。
进入21世纪,C129H223N3O54终于体现出它的价值,“上帝能做的事情,化学家也能做”的思想在国际化学界广泛流传,岸义人教授成为了世界上最杰出的化学家之一。
上帝能不能救老婆,这个不太清楚。
所以沈奇自己来做这件事情。
新的药物必然是一种新的化合物,合成新的化合物可以采用已知的合成方法,当然也可以使用全新的合成方法。
“这是个七元环化合物,䓬类。”沈奇离开办公室,前往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内,贺琳正在向曹凡传授沈主任的“十八页心经”。
前不久沈奇给贺琳发了封邮件,其中的附件内容是沈奇关于有机合成的一些心得,共有十八页。
正是基于“十八页心经”,贺琳设计了新的实验,并在今日得到了实验结果。
“我就说嘛,这个重排反应似是而非,像是Cope重排却又不像,原来它是沈主任新发明的重排反应啊!”曹凡恍然大悟,他很激动,他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项新的反应:“根据国际惯例,这个重排反应应该命名为沈奇重排。”
“那是国际化学组织的事情,轮不到咱们操心。”贺琳说到,“沈主任发明的重排反应只是一种工具,不是最终目的。他最想要的东西是,一种或者一系列有代表性的稳定的八元甚至九元环化合物,这种新型的大环化合物可以支撑起一套新的理论,同时产生的新药物,可以有效治疗困扰病人的罕见病。”
“宏伟的设定!”曹凡经历过两个月的实习期后,总算了解到LPJK1项目最核心的秘密:“所以这个七元杂环化合物,只不过是个中间产物?”
贺琳点点头道:“很有意义的一个中间产物,接下来我们要对它的稳定性做更深入的实验分析。”
广泛运用到药物合成中的六元杂环有吡啶、吡嗪、嘧啶、哒嗪等,它们的平面结构是六边形,性质稳定。
同样稳定的是五元杂化,包括呋喃、噻吩、吡咯、噻唑、咪唑等,它们的平面结构是五边形。
七元杂环化合物的平面结构是七边形,它的稳定性不如五元环和六元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