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〇章 新派技工(2 / 2)

话说师傅带徒弟,学不出技术来还好说,顶多证明你不适合吃这碗饭,你可以改行去学别的。天底下饿不死勤俭汉。

但如果练不出“轴”字功,作为一个吊儿郎当的学徒,在当年那种危险度极高的作业环境中,绝对是寸步难行的。

不客气地说,它事关学徒保不保得住端碗的家伙(手),甚至吃饭的家伙(脑袋)。

而这个“轴”字功,在保护了徒弟本人生命安全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是为手里出活的质量作的保证。

在作业条件极为简陋的情况下,这种保安全保质量的作用还是相当有限的,但如果没有这一道,那么结果必然会更加不堪。

上面所描述的,是当年师徒制工人的大致特征。

如果非要把与之相应的新派工人也作个概括,恐怕可以用这样三个字,那就是,戗,雅,活。

说到“戗”,就又回到了咱们前面说到的故事,所谓“技校生不服管”的问题。

技校生在学校时,全是那副德行,进了工厂以后呢,有条条框框约束了,自然会有挺大的不同,但跟老派工人普遍存在的“顺”劲而言,还是有挺大差异的,可以说或多或少都带着那么点“戗”劲。

人家技校生属于技能操作科班出身,老师教的东西,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那都是属于有研究、有商量、有探讨的,不像传统老师傅教的那种技术。

传统老师傅怎么教技术?咱们不妨打个比方,好比一位老师傅,自己鼓捣了一辈子大象的腿,在徒弟面前,他会言之凿凿地宣称,大象就是一根肉柱子。你别问,别争,也别想,死死记住这句话就行了。

技校教技术显然不是这样,技校里教的是技术的全貌,是整个一只大象的整体,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系统,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是科学的,因此也是可以质疑的。

对于技校生来说,他可以没见过大象,但他一定不会认同,大象是根肉柱子。

这就是区别。

说到“雅”,这一点更显而易见。

新一代的工人,从所接受的教育程度,到自身的生活水准,都比老一辈有了巨大的提升,由内而外的气质变化,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打理精致的发型,修改得更加贴身和时尚的工装,再加上其中一部分人或新潮或含蓄的首饰,让这个群体在外观上就很有些“出挑”。

举止上,说彬彬有礼还远谈不上,但跟前辈比起来,技校生普遍带着学生气,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们是能够担得起这个“雅”字的。

最后要说的那个“活”,可就有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活”指的是什么?

灵活,活泛。

遇到难题了,能够独辟蹊径去解决,是这个“活”。

感到受约束了,想方设法去规避,钻个空子取个巧之类的,同样也是这个“活”。

就针对“活”这个特点,不同的眼光和角度,观点看法可以是截然相反的。

“这帮技校生,有知识,脑子灵,学技术不死板,干活懂得使巧劲。”这是正方的话。

“这帮技校生,太不踏实,你讲你的,他干他的,自己蔫有准,干活可真有点没谱。”这是反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