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东营军的兵权(2 / 2)

副军长温景澜皱着眉厉声说道:</P>

“太子鸿泽无德也就罢了还无智,对内强硬,对外软弱,即便做了皇帝也是亡国之君!”</P>

镇北王鸿煊看着二人说道:</P>

“太子之流不足为惧,他们想对付本王认为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本王求之不得!”</P>

“不过!本王要以最小的代价夺取京城郊外,东营军的十万兵权!只有控制了东营军的兵权,朝中权贵们生死就捏在本王的手中。”</P>

大奉国的东营军就是守护皇城的一股最重要的军队力量数量有十万,</P>

就部署在京都城的郊外。</P>

贺知礼恭敬回应道:</P>

“王爷!若是这东营军,对我们先发出进攻该如何?”</P>

镇北王语气冷冽的说道:</P>

“若是驻扎在京都城外的十万东营军队,胆敢先对本王军队发起进攻,那就直接消灭他们,消灭这支东营军队,本王再组建一支守护皇城的部队!”</P>

二人听到镇北王的话之后纷纷应诺。</P>

“当然!本王自然不想将屠刀对准大奉国的士兵!归根结底那十万东营军也是奉命行事。”</P>

“受命于皇帝!保卫皇城没有过错,不到万不得已屠刀不可落下。”</P>

镇北王鸿煊对待大奉国京城郊外的十万东营军军队,当然不想直接与他们开战,都是大奉国的人。</P>

与十万东营军开战,那就是所谓的造反了。</P>

不过形势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P>

造反与不造反有何区别?</P>

就像镇北王鸿煊为了得到北境边关的军权,一定要将建威将军曹柱和定国将军曹文休斩杀。</P>

建威将军曹柱和定国将军曹文休二人不死,当时的镇北王鸿煊不可能获得北境边关的兵权。</P>

所以获得权力的过程中,少不了杀戮。</P>

面对大奉国驻扎的东营军,第二司令部第三野战军,三万士兵已经准备好充足的军弩箭。</P>

镇北王鸿煊清楚,夺取大奉国京都城郊十万东营军军权,</P>

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最高指挥官,或者将几个不听话的最高指挥官斩杀掉即可。</P>

上兵伐谋,</P>

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少的伤亡,得到大奉京都郊外东营军的最高军权。</P>

就是镇北王鸿煊的目的。</P>

而所谓政治皇权斗争,那只是表象,傻愣愣地直接进入皇城之中。</P>

那镇北王鸿煊和送死有什么区别。</P>

镇北王鸿煊不是榆木脑袋,恰恰相反鸿煊懂历史的人。</P>

鸿煊清楚历史上的轮回总是一幕幕极为相似的上演!太子和朱皇后一定要将镇北王杀之而后快,皇宫之内十之八九早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只待镇北王鸿煊回京复命。</P>

进入皇都,</P>

为何镇北王铁定知晓直接进入大奉皇都绝对是一个死局,</P>

无法解开的死局。</P>

是因为,鸿煊深知皇权斗争的残酷。</P>

就像他以前读过的历史书,</P>

大汉王朝吕后让萧何请韩信进入皇宫,结果就有韩信死前感慨,成也萧何败萧何!韩信的错并不是进了皇城,而是没有军权的空手进皇城。</P>

大唐王朝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将李建成与李元吉斩杀,同样发生在皇宫之内。</P>

这历史上皇权争夺,皇宫之内到底有多少腥风血雨,根本数不过来?</P>

镇北王鸿煊不可能带着大皇子鸿礼直接进入皇宫之内。</P>

那和找死没有任何区别。</P>

所以,锦衣卫使者带着鼎文帝的圣旨来到镇北王面前诡异的表现,镇北王就断定,皇宫之内已经发生了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