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属于大队的集体财产,山上的核桃、栗子这些收成比较多的果子,大队每年都会组织人专门来收,然后卖给镇上的供销社。</P>
他好多年都没待在家乡了,现在才想起来这事。</P>
“除了那几片大的核桃林和板栗树林,其他地方,都可以随意捡。”</P>
萧向东说完,孟晓曼回忆了一下,其中一片板栗树,正巧是她今天看见,还没摘的。幸好萧向东跟她说了,不然被人发现她给弄了,一个侵占集体财产的罪名,她就完了。</P>
说来也是她粗心了,忘了现在什么都是集体制。</P>
“哦,那野柿子呢?”</P>
“野柿子口感不好,供销社不收,村里的人也很少摘,一般都留着喂山林里的鸟。”</P>
这边很多人家都有种柿子树,家里的柿子树结果多,口感还好,野柿子几乎没人要。</P>
萧家的院子里就有两棵柿子树,此刻黄橙橙的挂了不少果子。</P>
“对了,家里的柿子都熟了,怎么不摘下来做柿饼啊。”</P>
孟晓曼摘了一个拿在手里,再不摘,就熟过了。</P>
萧向东:“柿饼?那不是供销社才有的卖吗?自己也能做?”</P>
孟晓曼突然想起来,清河大队现在还没人做柿饼,她记得书中,是女主沈玉茹提出来用柿子做柿饼的事儿的,为此,沈玉茹在支书和大队长这些人面前立了功。</P>
在整个大队的口碑骤升。</P>
“对啊,”孟晓曼点头,然后将她在纪录片中看到的做法,详细得说了出来。</P>
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想要在乡下过得好,与支书这些底层的管理者要打好关系。</P>
“我看咱们这几本家家户户都有柿子树,做成柿饼,存放时间长,不仅能留着自己吃,也许还能卖给供销社。多少也能挣点钱。”</P>
孟晓曼找来纸笔,将做法和注意事项一一列好,递给了萧向东。</P>
“?给我干什么。”萧向东看着之上俊逸的笔迹。</P>
不同于一般女性娟秀的字迹,孟晓曼的字带着一股子飘逸和洒脱,不太像她这个柔美的小姑娘写的。</P>
“你拿去给支书啊。”孟晓曼又吃了一颗山枣,理所当然的说。</P>
这山枣酸酸的,吃着很开胃。</P>
“这是你的方子,我不能领这个功。”萧向东摇头。</P>
将枣核吐掉,孟晓曼不在意的说:“害,我的就是你的,又不是什么多珍贵的东西,支书信不信还两说呢。再者说,你在支书面前,肯定比我这儿初来乍到的人更有说服力吧。”</P>
孟晓曼不像女主有主角光环,她只想安静过日子,并不想出什么风头,免得吃力不讨好。</P>
萧向东想了想,也是,不过,若是做成了,他肯定会跟大家说这是她的主意,若是不成,那就当是他的主意吧。</P>
“行,等下工,我去找支书提一提。”</P>
做柿饼这方法,成本不高,最多浪费点柿子和功夫,很适合清河大队。</P>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孟晓曼去做晚饭。</P>
菜园里有韭菜,孟晓曼割了两把,本来想炒个韭菜鸡蛋,但是鸡蛋都被萧母单独收起来了,攒到一定数量拿到供销社换钱。</P>
乡下没什么挣钱的门道,竹编制品不值钱,山上的坚果大部分都是集体财产,无外乎卖点鸡蛋,卖个鸡鸭,这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攒下点钱的方法。</P>
不过,每户养鸡鸭的数量是固定的,也不能多养。</P>
除了韭菜,孟晓曼又摘了点辣椒和豆角,见南瓜熟透了,又摘了个南瓜,打算加点小米,熬一个南瓜小米粥。</P>
晚饭就主打一个现摘现吃,原汁原味。</P>
做好饭,萧家上工的人还没回来,萧向东去支书家,孟晓曼则留在家。</P>
将晒干的衣服收好,就见萧家的几个萝卜头,眼巴巴的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