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蓄水池白骨案(1 / 2)

2018年10月14日。</P>

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住在义乌市义亭镇的小顾闲着没事,便想去野外的小溪里摸鱼。</P>

想着鲜美可口的野生鱼儿,小顾动作飞快,不知不觉中就走到了一处距离村子较远的荒地。</P>

距离他不远处,有个水泥砌成的池子.</P>

上面有两块厚厚的水泥板做盖子,露出一个缝隙。</P>

小顾玩心重,好奇心也重。</P>

见着这些犄角旮旯的地方,总会探究一番。</P>

于是,他凑近那个缝隙,想看看池子里有啥东西。</P>

“咦,什么东西在反光?”</P>

小顾嘀咕了一声。</P>

这个池子大约有两米多深,黑漆漆的池底。</P>

小顾却看到有个“白晃晃”的东西反了一下光亮。</P>

好奇心驱使着小顾,居然连推带撬的将水泥板子推开了不少,就着光线他仔细一瞧。</P>

妈呀!</P>

池子底部怎么有具白骨!</P>

刚才自己看到的“白晃晃”的东西,居然是头骨上的牙齿!</P>

小顾这回可算是探秘遇到大boSS了!</P>

未曾想遇到这么个王炸!</P>

他顾不得心里害怕,赶紧拨打电话报了警。</P>

当地警方接到报警不敢怠慢,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P>

在小顾的指认下,警察一番查看,果真在这座荒废的蓄水池底部,隐隐约约看到有白骨、腐烂的衣物和一双凉鞋。</P>

两米多深的蓄水池,只能容得下一个人的身形。</P>

地方狭窄给提取尸骨出了大难题。</P>

没有办法,法医只能架了小梯子独自下到池底。</P>

再用小水桶和铲子,一点一点的清除里面的杂物,尽可能完整的提取遗骨的原始状态。</P>

池底的白骨,一半嵌在了淤泥里,一半露出水面,</P>

根据现场的勘测,法医初步认定,此人是被整体抛尸到蓄水池中,因此尸骨保存较为完整。</P>

除了白骨,水里还有已经腐烂的衣物。</P>

大致辨得出是一件短袖衫和一条七分牛仔裤。</P>

保存最为完整的是一双女士高跟凉鞋。和已经白骨化的尸体相比,竟然一点也没损坏。</P>

在对尸骨进行鉴定后,法医得出死者的一些基本信息。</P>

女性,死亡时年龄23-25岁,身高在1.5米左右,体型偏瘦。</P>

可是,面对已经成了白骨的死者,周边找不到任何证明其身份的线索。</P>

她到底死亡多长时间?</P>

她姓甚名谁?</P>

为何被人抛尸在蓄水池里?</P>

疑问一个接着一个,破案一筹莫展。</P>

在所有的人命案中,白骨案尤为难破。</P>

究其原因,主要是死者的身份无法确定。</P>

看来,如今唯一的线索,只剩下和这堆白骨一起被打捞上来的死者的衣物。</P>

首先,警察将目光对准这双女士凉鞋。</P>

在走访了义乌各大制鞋厂、加工坊之后,这双鞋子的生产厂家还真的被找到。</P>

鞋厂承认这鞋确实是他们生产,是两年多以前的款式。</P>

警方以两年为失踪期限,查遍了“失踪人口案”的记载,却没有发现一个符合这名死者特征的案子。</P>

案发时,这名女子穿着短袖和凉鞋,想来当时一定是夏季或者初秋时节。</P>

尸体白骨化的时间根据环境不同,差距很大,从半年到几年、十多年不等。</P>

此时,有人提出一个新的思路。</P>

顿时让侦破取得重大进展。</P>

没错,就是那个蓄水池!</P>

在整理死者遗骨时,法医曾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P>

死者的腿骨居然跑到了胸部位置!</P>

如果是整具尸体抛尸,就算是腐败成了白骨,四肢骨骼也不应该移位。</P>

唯一的解释就是:蓄水池中的水流搅动,引起了白骨发生位移!</P>

换句话说,这座如今看起来已经荒废的蓄水池,在死者尸体被抛入时,依旧在使用。</P>

如果搞清楚蓄水池是哪一年荒废的,就能将抛尸时间精确缩短。</P>

不得不说,办案人员的脑子转得很快。</P>

事实证明,这个思路非常正确。</P>

经过蓄水池的主人确认,这座池子在6年以前才停用的。</P>

于是,警方果断地在数据库中查找失踪6年以上的报案。</P>

这一回,成功锁定了一个女子的信息。</P>

这是一起八年前,也就是2010年的失踪报案。</P>

失踪者名叫谢芳,报案人是她的丈夫。</P>

根据报案人的讲述,谢芳在2010年9月3日晚上9点多,给丈夫打了最后一个电话,说是自己去跳广场舞,晚一点回家。</P>

然而,自此之后,谢芳就再也没有出现,突然人间蒸发。</P>

报案信息中对谢芳衣着描述、年龄、体型全部与蓄水池白骨女尸高度吻合。</P>

为了尽快确定尸源,警方联系上谢芳的丈夫,并提取了他们孩子的dNA进行比对。</P>

得知有了妻子的消息,已经离开义务回到江西老家的谢芳丈夫也赶了回来。</P>

这是一个已经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面色苍老,据悉他比谢芳大十多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