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上海中考泄题案7月12日,上海中考。在考完数学这一科目后,有学生发现:中考数学最后两道大题,跟之前数学老师发到微信群的题目,几乎一模一样。于是,有学生将当时的聊天记录截图发到群里求证。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开始质疑上海中考泄题。这一截图被迅速传播,大家都想知道:究竟是谁如此手眼通天,竟然能在这样一场全国瞩目的考试开始前,就提前拿到本应该严格保密的试卷?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调查后,上海警方终于在8月22日这天发布了千字长文,通报了案件的细节:事情还要从2017年说起:当时,上海一家印刷厂的装订车间负责人周某因为怀孕,认识了在上海某妇幼保健院工作的医生蔡某。这位蔡医生在周某产检、生育期间曾多次给予她帮助,两人便理所当然结为了好友。然而,由于周某所在的印刷厂专门负责印刷保密资料,隔三差五就会实施封闭管理,导致她无法经常回家照看体弱多病的女儿。作为好友的蔡医生,便主动肩负起了照顾周某女儿的职责。几年间,每逢周某女儿要看病就医,都是蔡医生帮忙打理。直到2021年年底,蔡医生的女儿即将面临中考。在得知中考试卷恰好是在周某所在的印刷厂印刷后,蔡医生萌生出了让对方帮自己获取中考试题的想法。一开始,周某自然是拒绝的。但是架不住蔡医生一次又一次地恳求,再加上这几年蔡医生的照顾与恩情,周某逐渐动摇了。最终,周某出于“报恩”的心理,于今年2月答应了蔡医生。就这样,在印刷厂封闭管理前,周某偷偷将一部手机藏在了厂里的单人宿舍。随后,又利用工作之便,巧妙避开了监控,将中考试卷带回了宿舍,并用手机拍下试题的照片,传给了蔡医生。如愿拿到试卷后,蔡医生怕女儿走漏风声,便手抄了一份。以复习刷题之名,让女儿着手作答。然而,或许是做贼心虚,蔡医生居然在手忙脚乱中,抄错了两道大题。题目都错了,答案自然也就做不出来。女儿不会解,蔡医生便让丈夫拿着这两道题,去请教自己的公公——一位已经退休的数学老师。但蔡医生夫妇并没有告诉公公这是中考试题。于是公公在发现自己解不出后,当即将题发给了一位在学校工作的熟人,让对方找人帮忙作答。熟人找到了同校的数学老师赵老师,而赵老师也解不出。第二天,赵老师又把这两道题发给了外校的一名数学老师朱老师那里。可朱老师当时正忙着其他工作,顺手就将两道题发到了班级群里,让学生帮忙作答。没想到几个小时过去了,朱老师还没等到学生的答案。他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原来是题目有问题,便告知学生们不用再做了。至此,这起泄题案的传播链才终于画上了句号。如今,水落石出后,周某和蔡医生夫妇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周某和蔡医生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蔡医生的丈夫则是被依法取保候审。这件轰动一时的作弊案,看似有了个大快人心的结局,但我却有些高兴不起来。只因我想到了这场风暴中心的一个人——蔡医生的女儿。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回顾整起案件后,不得不说,蔡医生的确是深谋远虑。可因为用错了心思,父母殚精竭虑想为孩子铺的路,最终却成了一枚威力惊人的雷。据上海考试院的通报,蔡医生的女儿因考试作弊,本次中考成绩被认定为无效。不仅如此,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还要面对舆论的凌迟,和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被警察带走,即将面临牢狱之灾的悲剧。甚至,她未来的人生都可能会因此而染上污点,影响一些职业的选择。还记得那起美国史上最大高校招生舞弊案吗?2019年,美国马萨诸塞联邦地区法院联邦公诉人起诉了包括多位好莱坞明星、金融圈名流新贵在内的50人。起诉书称:从2011年到2019年,家长们向大学升学机构和基金会支付约2500万美元的费用,再由机构帮助家长们向大学教练和行政人员行贿。最终,保证他们的孩子被包装成体育特长生被高校录取。在这起震惊全球的丑闻中,有两个中国家庭引起了特别的关注:他们分别支付了120万美元(约800万人民币)和650万美元(约4400万人民币)的天价费用。而被指控的其他33位家长却只支付了25万到40万美元。其中支付了120万美元的是一位父亲,他用这些钱将女儿雪莉买进了耶鲁。实际上,雪莉16岁起在美国南加州上高中,本身就很优秀:高中学校的网站上,有她因艺术作品获奖的新闻报道。她还曾被列为该校美国国家高中荣誉生会的国际生委员。连校长都曾表示,雪莉不仅成绩很好,而且在艺术方面表现突出,非常有才华。可就是这样一个本可以凭借自身实力申请到不错学校的女孩,最终因父亲那颗想走捷径的心,被耶鲁扫地出门,并且再也没有学校肯接收她。这起案件发生后,《纽约时报》提出了一个词:铲雪车式父母。为了确保孩子青云直上、一路平坦,有的父母变成了一台隆隆前进的铲雪车,无条件为孩子铲除成长之路上的一切障碍。为此,不惜跨越道德和法律的界限。诗人于戈曾说:“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如果你打开搜索软件,输入“父母”、“捷径”等关键词,就会发现:无数被害苦了的孩子,他们的背后都有一对“铲雪车式父母”。他们一心想为孩子保驾护航,却反而让孩子跌入万丈深渊。去年八月,有人发帖举报说,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之子郗某某是“高考移民”。原来,郗会锁是援藏干部。根据国家政策,援藏满3年,且子女户籍在西藏的,可以在西藏参加高考。众所周知,西藏的高考试卷难度系数最低、报考人数更少、录取分数更低,还能享受加分政策。于是,郗会锁明明援藏没满3年,却还是让儿子在2018年加入了西藏户籍:一边享受着全国最顶级的师资,一边打算好了去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考试。只可惜,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最终,郗会锁以为的捷径,变成了儿子人生的弯路:因不符合报考相关政策,郗会锁之子郗某某被取消了高考资格。还有曾报道过的一系列关于“聪明药”的案例。其中,有个名叫卢勤勤的女孩让人印象深刻:高三那年,卢勤勤的爸爸为了让女儿快速提高成绩,不知道从哪给她带回来一个小瓶子。上面写着利他林(一种用来治疗少儿多动症的处方药),也就是所谓的“聪明药”。一开始吃,卢勤勤并没有什么感觉,直到她开始加量。一天吃两粒,她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上课精神更集中了。为了能取得好的成绩,卢勤勤开始依赖药物。虽然吃完后,她会整夜地失眠,背完单词背课文,然后不停地擦拭地板,才能耗尽最后一丝力气。同时,还出现了头疼欲裂、恶心冒冷汗、看不清东西等副作用。这时候,爸爸才意识到女儿的身体出现了异常,不再给她买“聪明药”。但突然断药,让卢勤勤出现了严重的戒断反应,她开始自己网购。没想到,药贩卖给卢勤勤的并不是所谓的“聪明药”,而是麻古,也就是冰毒的片剂。毒品让卢勤勤的精神状态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然而,直到她被爸爸带到了戒毒医院,她还不知道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哭得特别伤心,一直问我爸爸,为什么把我带来这?我又没沾那些毒品又没做坏事。”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都在提醒着我们“铲雪车式”教育的危险:成长这件事,从来没有捷径可以走。父母千方百计横着省下的路,最终都会变成孩子面前竖着的坑,早晚都要经过。甚者,还要用孩子一生的幸福去偿还。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自己很欣赏的母亲,董明珠。她白手起家,从最普通的业务员干起,一步步走到了格力董事长的位置,并于2017年位列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之首。按理说,董明珠完全有能力为儿子铺就一条锦绣之路,一辈子为他保驾护航。可实际上呢?董明珠在节目里谈起儿子的现状时说:儿子目前在重庆一家律所工作,自己租房子住,拿着5000块工资,开着10万块的车,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普通人。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觉得董明珠心大。可实际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为人父母难得的智慧呢?放手不管的父母,是不合格的。但管得太宽,恨不得为孩子清除一切障碍的父母,又何尝不是一种谋杀。作为父母,不管我们承认与否,事实的真相都是:单凭我们的一己之力,是永远不可能代替孩子成长的。只有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亲自窥见生活的全貌,他们才能一步步走向独立,懂得努力、奋斗的意义。就像董明珠曾说的:“父母终会退出孩子的生活,那些没有受苦便得到的甜,总有一天要还回去。”不可否认:在竞争激烈的当下,让孩子走上一条快车道,是大多数父母都难以抗拒的诱惑。但,有些苦,孩子不得不自己吃;有些路,孩子也必须自己走。因为那些所谓的捷径,往往都是布满陷阱的弯路。愿我们的孩子都能脚踏实地、披荆斩棘,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502上海中考泄题案(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