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上奏朝廷(2 / 2)

朱元璋这才稍霁威仪,挥挥手,示意群臣平身。</P>

他看向姜国公,语带警告道:“姜爱卿,你身为太傅,理应率先垂范。楚泽办学之事,你可要好生协助,不得有半点阻挠,否则…”</P>

姜国公闻言,吓出一身冷汗,连连叩头道:“臣…臣遵旨!定当全力配合嘉平侯,决不敢有丝毫怠慢!”</P>

“下去吧。”朱元璋不耐烦地挥了挥手。</P>

群臣告退,殿内一时肃静。</P>

朱元璋独自沉吟,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P>

“楚泽此举,当真高瞻远瞩。若是天下读书人多了,必能为国家选拔更多人才,巩固江山社稷。这些胸无点墨的酸儒,真真不识大体!”</P>

他暗暗点头,复又召来小太监,吩咐道:“去,即刻起草诏书,着楚泽为天下立学堂之榜样。大明自今而后,当广设学校,普及教化,务必使寒门子弟,也能凭才学立身,报效国家!”</P>

小太监领命,忙不迭地退下了。</P>

与此同时,凤阳王府内,楚泽正在书房内焦急地踱步。</P>

京城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不知道圣上可曾收到自己的奏折,会作何反应。</P>

正胡思乱想间,黎星匆匆进来,神色激动道:“王爷,有消息了,京城来旨。”</P>

只见一锦衣卫带着圣旨进来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兴办学堂,正合朕意。此举有利于国运昌盛…….”</P>

“楚王爷,请接旨吧”</P>

楚泽大喜过望,连忙起身接过圣旨细看。</P>

只见朱元璋言辞恳切,对兴办学堂之事大加赞赏,言明要借凤阳为榜样,在全国推广,更严厉敕令,不许士族阻挠。</P>

“好,好,好啊!”楚泽抚掌大笑道:“有了圣上的金口玉言,还怕那些老朽不从来人,给我派人,咱们即刻全城张贴公告,将此好消息昭告天下!”</P>

黎星忙领命去安排,杨才和赵四也闻讯赶来,个个喜上眉梢。</P>

“王爷英明!这下士族再想阻挠,就是与皇上作对!咱们尽可放手去做了!”</P>

楚泽点头称是,面露得意之色。</P>

暗道:“哼,真以为本王好欺负么有圣上罩着,你们再折腾也是白搭!等着瞧吧,用不了多久,大明上下,读书之风就要兴盛起来了!”</P>

他大步流星地走出王府,登上早已备好的马车。</P>

杨才、黎星、赵四紧随其后,浩浩荡荡地驶向凤阳城中心。</P>

一路上但凡见了王爷的车架,百姓无不让道行礼,口中喊着“恭迎王爷”,好不威风。</P>

马车所至之处,但见路旁公告栏皆贴满了告示。</P>

上书“皇命:大兴学堂,育才兴国。百姓子弟,无分高低,皆可就学。士族官宦,不得阻挠。”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