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是邵公庄邵文康的地产,因他家已然落魄,这是最后一片荒地,多年没人耕种了,现在等着用钱,急着出手。我这是听五桥先生说的。”
这五桥先生名叫乔耿浦,也在邵公庄居住,日乾当然也认识他,想想觉得可以去看看,
“好吧,那就让他去过个话,先去看看再说。”
转天乔耕浦捎回话来,
“主家明日午后专候。”
这乔耕浦是个穷书生,原来家境还算殷实,自他父母相继亡故时,留下他一个刚刚一十七岁的半大孩子,也不会经营过日子,只会坐吃山空,没几年,家当就被典当一空,只剩几间空屋。
穷成这样儿,也没人给说房媳妇,他倒是不在意,每天除了读书写字就是喝酒,没钱买酒了就用字换钱。也亏了他写的一手好字,幼时不白下功夫,曾遍临历代名家碑帖,无论是篆、隶、行、楷无不精妙。人们看他写得一手好字,都争相请他题写匾额,书写门联,一时名声在外,直传至大江南北。后来在闽粤一带也有些名声,那些下南洋经商的商人也都托人向其索字。
这五桥先生视金钱如粪土,毫不吝啬。所得润资除了喝酒,都周济了乡里贫乏无助者。为仁敬他任侠豪爽,也与他成为好友。
五桥先生与卲文康家挺熟,所以知道邵家要将这百十亩荒地出让的消息,特地来将这消息告诉查为仁,
“心谷兄,你也知道,那邵家曾是邵公庄的第一大户,只是这些年来自老主人亡故之后,家境就直落千丈,子孙们又不善经营,任由人们在这一大片土地上建窑烧砖取土,如今已是坑坑洼洼无法耕种了。不过要是建别墅倒是挺适合。我知道心谷兄在城里的宅院窄小,不方便,有此机会,不妨去看一看。”
查为仁听了也觉得是个好机会,
“五桥先生传来这消息正应了我查家所需,待我禀过家父,再到那片地里看看吧。”
这才与爹爹商量好,让乔耿浦传了信。午后,日乾爷俩儿依约来到邵公庄邵家,由邵家大少爷领着,他们来到卫河南岸一片荒地。
只见这一大片地除了已积满雨水的烧砖取土留下的大坑,还有一高高的大土堆。地上的树木倒是不少,而且有些大树已经是几十年的大树,长得郁郁葱葱,俨然是一片小树林,有一股野趣。
日乾看看心中很是满意,特别中意那一大片林子,将乔耿浦拉到一边悄悄说:
“看这片地我倒是中意,你去问问,看主家索价几何?”
乔耿浦点点头,将邵家大少爷叫到一边,两人低声商量了一会儿,回来对日乾说:
“邵家说,这片地有一百一十亩,因年久荒芜,又被砖窑取土挖了大坑,如是可耕地要三两一亩,如今这种状况也只能索价二两,合计价银二百二十两。”
日乾听了对乔耿甫说:
“正是因这片地荒芜年久,已是坑洼不平,我只是看中了这片地上的树木,要不然这地就没可取之处了。这样吧,五桥先生再和主家谈一谈,一百五十两如何?”
乔耿浦反复与双方商量了几次,结果以一百八十两成交。一起回到邵家,取出地契让日乾爷俩儿看过,约好待明日将地亩丈量过,再立买卖契约。转天,请了地方保长和村中几位乡邻长者,一起将这片地进行了丈量,明确了四至范围,钉下了界桩。回到邵家,请众乡邻见证,立下买卖契约,以乔耿浦和保长为中人,双方按了手印花押,日乾取过地契,将一百八十两银票交给邵家大少爷。随即又到静海县衙备案登记,买卖手续才算办结。
日乾心中对这块地十分满意,盘算着如何将这块地安排好。为仁也看中了这块地,对日乾说:
“爹爹,这块地亩不小,要起造别墅需请个善营造的师傅帮着看看,依据地势好好策划一番才是。”
日乾觉得有理,
“是啊,我倒是听说给安家的沽水草堂修造藏珍楼的师傅在营造方面是个行家,好像是姓梁吧?明日你去打听一下,请他来帮着相看一下地势,看如何修造这园子。”
转天为仁找到安岐,问明营造师叫梁尚,常在京津两地接营造工程。这样请了梁尚一块儿来到这片荒地上查看。梁尚用罗盘定了方位,相看了地势,依着日乾父子的想法,心中默默做了一番谋划对日乾父子说:
“似这百十亩一大片地面,房屋建筑不宜布置太集中,要保留这里的大树、坑塘和地势的高低错落,安排园内的房屋、楼、台、亭、榭就要因地制宜,疏密相间,这样就不能急于求成,需用几年或是十年八年的逐步完善才行。”
日乾父子听了梁尚这一番议论觉得有理,点头表示认可,
“那就请梁师傅先出个图样再说吧。”
那梁尚曾从京城的样式雷学艺,善于设计绘图。根据日乾父子的想法,梁尚很快就拿出了图样,让日乾父子看了十分的满意。设计图中不但保留了现有的树木,而且根据地势,将砖窑取土留下的大坑和大土堆都保留下来,将其改造成荷塘、土山,而且设计了园内引卫河水入园,形成小溪流水的水循环系统。这样断断续续自康熙六十一年始,历时十年,至前年才算基本完工。
说到这里,崔博山对朱岷说:
“水西庄刚刚完工不久,就已享誉京津。这不,水西庄明日要迎接的就是朝中大员,要来逛逛这新园子。有此机会,也正好让导江先生认识一些津门的诗、画之友。”
朱岷不禁摇头叹息,
“想不到查家也有着许多坎坷经历,不过也难得查家能似扬州马氏兄弟,喜欢结交一些文人墨客,请一些诗画之友雅集。”
崔博山说:
“扬州马氏兄弟我早有耳闻,一时无缘与他们相识,听说他那里古籍收藏颇丰。”
朱岷点点头说:
“是,小玲珑山馆建成之初就叫‘街南书屋’里面有两栋藏书楼,藏书十万卷,不乏善本古籍,我在那儿也获益匪浅。”
崔博山连连说:
“好,好,待有机会我定要去扬州拜会马氏兄弟。”
二人谈谈说说直至三更才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