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上官家团聚(1 / 2)

七十二沽风情录 白杏 2716 字 8个月前

打听到师伯的消息,上官枚很高兴,准备打点回京,正巧下午又接到翠儿托张妈送来的消息,说是已自安家出来,准备明日自水路返回京城。上官枚一听更是大喜,请带信儿来的张妈回复翠儿,

“定于通州码头见。”

随后去向徐而发辞别。徐而发刚自府衙回来,上官枚将已找到师伯的消息告诉徐而发,

“托老爷的福,今日我已打听到我师伯的消息,说来也巧,现在接县衙修造工程的梁师傅就是我的师伯。本来我四处打听没有找到,可回来听张书办说,修造县衙工程的承包商可能就是我要找的人,小的在工地上正好遇到承包工程的梁师傅,相见之后,才确认梁师傅就是小的要找的师伯。既已找到师伯的下落,小的特来向老爷告辞,准备回京接义父来此与师伯相会。”

徐而发闻听也替上官枚高兴,

“你已找到你的师伯,老爷我也替你高兴,如此说来,这一趟津门之行就算没白跑。”

上官枚躬身向徐而发施礼,

“小的在此先谢过老爷的救助之恩,明日一早小的就回京去接义父。”

徐而发对上官枚挥挥手,

“好,好,我也不再留你,赶快回京接你义父去吧。”

又回头喊:

“管家!管家!”

对闻声而来的管家吩咐:

“给上官枚准备回京的盘缠。”

上官枚连连摇手说:

“谢过老爷,救命之恩尚未报答,怎好又要老爷破费。在下带的盘缠足够了。”

与徐而发道别,第二日一早来到北门外归贾胡同旁运河边的码头,问了问,当日没有进京的客船,与运粮的漕船商量搭船进京,要不就是今日不走,要不就是死活不肯载客。想来翠儿回京必是事先雇下的船只,这个时辰可能早已走了。自己事先没有想到雇船,没办法,上官枚只得还似来时,走旱路回京城。

这一耽搁,已是近午,当晚只赶到杨村住下。转天起大早急赶了一天,到通州码头天色已是傍晚。问了一下,客船早已在午后未时即到,客人已散去。没奈何,在码头上转了几圈,在一颗大柳树上发现了翠儿留下的记号,知道翠儿已经到了这儿,约第三日巳时在此相见,心中才觉落实,看天色已晚,只好在附近寻了客栈住下。

转天进城来到崇文门外的客栈,将找到师伯的消息告诉了义父,顺便提到,在天津遇见翠儿,说是她们母女为了寻找父子二人,也来到京城。上官月一听觉得也是个意外惊喜,

“唔,她们母女也到了京城?不知她们如今住在哪里?”

“因为是初次进京,具体的地点她也说不清楚,”

上官枚说:

“不过翠儿妹妹已在通州码头留了暗记,约第三日仍在通州码头相见,我到时去接母亲和翠儿妹妹。”

上官月听了心中十分的关切,

“她们既然都已来到京城,那我们明日一起去接她们吧。她们娘俩儿来了也正好,我们也就不必急着回漳州了,这几天我正与洋货行郑掌柜商量,让他帮着租所房子,洋货生意可能要有些耽搁,不便在客栈久住。”

原来,自上官枚赴津后,上官月每天无所事事,除了在周围转一转之外,有时就到洋货店闲坐,找郑掌柜聊天,这才知道郑掌柜是如何与张老琬认识的。

这郑掌柜名叫郑子曰,祖籍是山西太原府。小时虽然读了几年书,但当地人经商之风盛行,书读不下去就跟着同乡学着跑行商。几年的功夫,天南地北跑了许多地方。举凡山西的煤炭,江南的丝绸,景德镇的瓷器,什么挣钱就倒卖什么。虽然没挣到多少钱,可也学会了如何做生意。

这一年与同乡跑到广州,看这里的洋货生意十分火爆,心中羡慕,生心要经营洋货。又听洋货行的人说,只要肯冒风险,下南洋办洋货利重,一趟就能发财。

有此发财的良机,让郑子曰十分的心痒。虽然有风险,可正值年轻气盛之时,好奇心强,不顾前途艰险,下决心要去闯一闯。正逢初冬季节,台风季已过,正是远洋船出海之时。郑子曰托朋友介绍担保,通过十三行在番禺县办了出洋的手续,备办了些绸缎之类的货物,跟着一伙客人出海下了南洋。

初时还挺顺利,顺风航行了十来天,这天傍午时分,远远望去已经看见了爪哇的海岸,众商客纷纷来到甲板眺望远方的海岸线。突然间,船体大震了一下就不动了,然后就开始慢慢倾斜,船上之人立时惊慌失措,众商客都被震翻在甲板之上。船上的水手一阵大乱,嚷着,

“船触礁了,大家快逃命啊!”

眼见着船体开始倾斜,众人站立不住,都在翻滚乱爬。郑子曰虽说正值年轻,可不善水性,只是在船翻倒沉没的一瞬间,伸手抓住了一块船板。亏了抱着这块船板,在海面上飘浮着才没沉下海底,不过功夫不大就被海浪打得睁不开眼,呛了几口海水,心里一阵迷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再醒来之时,却是在船上,耳边只听有人说道:

“好了,醒过来了。”

睁开双眼模模糊糊的看到有几个人在旁边看着自己。郑子曰有气无力的问道:

“我这是在哪儿?”

只听有人回答:

“你已经被救上船来了,算是捡了一条命。”

郑子曰心里明白过来,是翻船落水后被这商船救起。勉强挣扎起来,冲围着自己的几个人磕下头去,

“谢谢众位救命之恩!”

只听一人说:

“不必言谢,在海上讨生活,理当互助互救。”

说话之人又对其他人说道:

“好了,这人已醒来,你们去看看救上来的其他人怎样了?”

众人转身去救护其他人。这人又对郑子曰说道:

“你随我来,我给你找件干爽的衣服,将湿衣换下来吧。”

郑子曰跟着这人来到一间舱室,这人找出几件衣服让他换上。问他:

“你是哪里人士?怎么就下南洋来了?”

郑子曰看眼前这人,比自己大几岁,三旬左右,似是船上的管事,于是躬身施礼问道:

“请问恩人高姓?”

“我姓张,名老琬,”

这人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