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曾明说,但世人皆知,松山书院当为天下书院之首。</P>
宋先生乃当世大儒,就任第一书院的山长,可谓是相得益彰、实至名归。</P>
大儒地位是尊崇不假,可除了自身的才学超逸绝群之外,也得靠无数的弟子门徒捧起来。</P>
能接触更多有天赋的学子,对宋先生的名声也是有好处的。</P>
张途从宽袖间掏出一张精致的帖子,“这是临行前宋先生让我转交给你的,松山书院的拜山帖,拿着它你随时可以去那里读书。”</P>
杜泽谦双手接过,“这……宋先生怎知大人一定会遇到我?”</P>
“你也别大人大人的唤我了,太生分。”张途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说起了关于称呼的事情。</P>
“你可有表字?没有……我痴长你几岁,便托大叫你一声杜老弟,咱们平辈论交,如何?”</P>
“大人,学生不过一介微末白丁,岂敢如此不知深浅。”</P>
一番推拒客套之后,终究还是随了张途的意思来互相称呼。</P>
时下自持身份的人交往时,大多互称表字以视亲近尊重。</P>
然而杜泽谦及冠之年已从书院退学,父亲也去世多年,没有亲长恩师给他取表字,身边也没有文人同窗互称,表字一事便被他搁置了。</P>
直呼名字不礼貌,他又没有官职在身,张途也只能唤一声杜老弟。</P>
虽然略显粗俗豪放,但听上去确实亲近许多。</P>
确定了称呼的问题,张途转而回答杜泽谦的疑问,“宋先生知道你的籍贯在平潭,只是不知确切的住处。”</P>
“但是这种事嘛,只要央县令一查便知。”</P>
“宋先生说,他早就想让你去京城读书了。只是这两年他自身麻烦不断,恐会连累于你,所以暂且搁置了此事。”</P>
“他让我转告你,前事已了,当思来日,万万不可沉溺于旧事虚度光阴。”</P>
听了张途的转述,杜泽谦心中感动不已,“劳先生记挂至此,学生有愧。”</P>
宋先生对他真是没的说。</P>
身为当世大儒,见过的天骄多了去了。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P>
从退学离开府城书院那天开始,杜泽谦已默认宋先生会将他忘之脑后。</P>
他感念宋先生的教导是应该的,可宋先生没必要反过来记挂着他。</P>
然而这一张轻飘飘又沉甸甸的拜山帖,以及张途转述的谆谆教诲,都昭示着宋先生对他一如当初的重视和关爱。</P>
挚爱难遇,挚友难寻,情谊真挚的恩师亦是世间难觅。</P>
宋先生对杜泽谦的重视,就连张途看了都羡慕不已。</P>
他要是也能得到如此看重,来日官途岂不是一片坦荡?</P>
可惜啊,没那个好运气。</P>
“恕愚兄冒昧,杜老弟如今仍是秀才?可曾下场试考举人?”</P>
杜泽谦将拜山帖收好,暂时压下心中的感动,“说来惭愧,归家之后方知生计艰难糊口不易。”</P>
“诸事繁杂,学业免不得搁置下来。况且书院里发生的事终究影响了心性,上次秋闱便没有下场。”</P>
“原来如此。”张途沉吟着,忽然笑道:“那这岂不是巧了,我这里恰恰有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