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港,位于福建漳州府城东南方向五十里地,处九龙江入海口,因其港道有如“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故名月港。
此刻,车队沿着大路缓慢前行,绕过漳州城,向着月港所在的镇子方向走。
快要进入这处自然兴起的集镇,但见此处人潮拥挤,商贾咸聚,市镇繁华,富甲一方。
作为闽南第一大出海港口,陆良心中不禁与他曾经到过的一些城市比较一番,发现这个因为走私而繁荣起来的城镇,往来之人多是身穿绫罗绸缎,奴仆簇拥。
可见其商业的繁荣程度,竟令这些富庶的商贾,已经开始公然罔顾朝廷的禁令。
太祖皇帝朱元璋曾将大明军民的服饰,规定的明明白白,这商贾之人,不许穿绫罗绸缎。
但是自正德年间起,在皇帝朱厚照的带动下,大明百姓的服饰着装已然有了变化,朴素之风不再,取而代之的则是颜色艳丽,款式多种多样的华美服饰。
不管是朝廷官员,还是民间士子,甚至是普通百姓,皆开始崇尚奢靡之风,朝廷禁令形同虚设。
虽然此时,月港还未开关,海澄也未设县,但仗着地域偏远,天高皇帝远,地方官府中的官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商贾私自造船,出海通番。
“这里,竟是如此繁华?”张鹏望着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繁华小镇,亦是目瞪口呆。
“据说这里在正统年间,就已经兴旺繁荣,有大商人往来南洋之地,将大明的丝绸瓷器等物贩卖到南洋诸国。”这时,余四姐掀开马车的布帘,指着前方道:“再往前走,镇子靠东边,有一座三层的月海楼,咱们就去那里。”
车队又在人群中穿行了一里多地,终于到了余四姐所说的那座月海楼。
这是一座三层木制小楼,矗立在镇子中,不时有人进进出出,貌似生意不错。
陆良翻身下马,余四姐也下了马车。
陆良吩咐张鹏和其他人暂且在外面等候,他便跟着余四姐进了月海楼。
二人迈步进入大堂,耳旁传来的则是嘈杂的吵闹声,放眼望去,只见这月海楼内,有着一处柜台,外面则是围满了来自各地的商人,和楼内的伙计们在交涉着什么。
只是看着面红耳赤,怒目圆睁的双方,像是起了争执。
余四姐环视一圈,没看见熟人,便拽住一个从身边经过的伙计,大声问道:“连城掌柜的,可在?”
这小伙计年岁不大,见这位衣着艳丽的千金小姐,竟然敢直呼掌柜的大名,不敢怠慢,连忙客气道:“这位小姐,连掌柜在三楼,接待几位贵客。”
余四姐道:“麻烦这位小哥通禀一声,就说安家小姐找他。”
小伙计显然训练有素,放下手里的活计,噔噔噔上了三楼,通报去了。
陆良也不说话,虽然好奇余四姐为何不直接表明身份,而是用了一个安家四小姐,想来也是为了隐藏什么。
不大一会儿,楼上便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大汉,看到站在一旁的余四姐,脸上露出笑容,到了近前,抱拳施礼道:“原来是安小姐。”
余四姐亦是笑道:“连掌柜的,有些日子没见了。”
连城笑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楼上请。”说完,便在头前引路。
余四姐带着陆良,跟在这个连城掌柜的上了三楼。
这时,恰巧有两个人从一间屋子里走了出来,准备下楼。
其中一个人对着连城一拱手道:“连掌柜,您说的这个价格,我们兄弟要回去考虑考虑。”
连城回道:“汪直贤弟,你们尽可以到其他家再打听打听,若是有一家给出的价格,能高出我月海楼的,我连某愿意再涨两成。”
汪直犹豫了一下,看了看跟在身旁的那个人,交换了一下眼色,终是没有打算就此决定,接着道:“连掌柜,我们兄弟回去商量一下。”
连城笑道:“既然如此,二位慢走,连某随时恭候。”
汪直二人抱拳行礼,准备离去。
只是这时,陆良突然开口问道:“可是王锃,王大哥?”
那个汪直陡然听见有人叫他本名,心中一惊,巡声望去,就见月海楼掌柜连城的身后,跟着一男一女,刚才说话的正是那个少年。
陆良上前两步,看清楚对面站着的,正是当年在南京城外有过一面之缘的引路人王锃。
“这位小兄弟,怕是认错人了。”汪直说完,便带着身旁的弟兄,快步越过陆良三人,沿着楼梯下了楼,迅速离开了月海楼。
陆良有些莫名其妙,摸不着头脑,明明就是他,为何不敢相认。
却说汪直带着那个弟兄,头也不回的快速离开月海楼,又在人群中穿梭了一会儿,瞅准一个胡同,钻了进去,又左拐右拐的走了几条街巷之后,终于在一个院落外停下了脚步。
敲打了两声门环,里面有人将门打开,二人进了宅院,又进了屋子。
里面有三个人也在焦急等待,见他们回来了,其中一人便端茶倒水,急切问道:“汪大哥,谈的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