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网址:</b>反对者的声音认为燧发点火装置有着很多缺点,尤其惧怕潮湿。
一旦大军在雨季和敌人开战,天降大雨,火药受潮的情况下,枪械能否成功发射就是一个巨大的疑问,这种情况下不提前装备刺刀而大量列装这种装备,太过冒险。
刺刀必须要存在,至于能否接受发射时不装备、发射后再装备,还需要经过大量实战之后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贸贸然就要放弃一种已经成熟和具备成熟战法的装备,是极其不严谨的做法!
经过讨论之后,反对者的声音占了上风,工业部把这一消息通知给了赵学宁。
于是在共和国三年年中的时候,赵学宁对工业部这一争议采取了折中的态度,即有限量的生产和装备给军队兰芳二式线膛枪。
与此同时,线膛枪手也会配备可拆卸式的刺刀以备不时之需。
在新成立的第四兵团和第五兵团中,这样的线膛枪部队各自有一个营的数量,其余两个营还是以滑膛枪为主要装备。
其实倒不是赵学宁对线膛枪的威力和士兵的反应速度有什么担心,之所以不大批量生产使用燧发枪机的二式线膛枪,主要原因还是赵学宁想到了雷帽的存在以及枪械击发装置的大改进。
他不想在这個时候生产出大批量的半成品线膛枪,而是想一步到位,先把击发枪技术搞出来,再批量生产更强的击发枪,以此引领世界火枪战术的潮流。
燧发枪的确比火绳枪有更强的适应性,但是其成功打火率却低于火绳枪一些,尽管不需要明火是一个重大改良,随之而来的成功打火率降低也一直困扰着军事专家和士兵。
燧发枪对燧石和火镰的需求很高,燧石更是平均使用十几二十次就要开始更换,这对于一些火枪手来说也是很大的困扰。
而且燧发枪的发射火药池是一个半开放的状态,并不是封闭式,一旦遇到狂风、大雨的气候,不说和火绳枪一样打不响吧,打响的概率也是大大降低了。
米尼弹的出现是解决了线膛枪发射效率的问题,使得线膛枪取代滑膛枪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但是击发装置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一直到雷帽的出现,这一问题才终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雷帽是一种装填有雷汞的发火装置,个头很小,像一个瓶盖,使用时套在一个凸起的击砧上,由击锤撞击实现发火,实现了发射池的全封闭。
发火后,能量通过击砧内部的传火通道进入膛内,点燃发射药,这样就避免了阴雨、潮湿、大风等因素对发火的干扰。
可以说雷帽搭配米尼弹而成就的前装式线膛击发枪彻底改变了战场上的作战逻辑,在后装枪出现之前,击发枪的出现就已经可以淘汰掉滑膛枪了。
只是可惜这种组合出现的时间太晚,而这一技术又大大启发了后装枪的发明创造,所以这一王炸组合仅仅只在战场上辉煌了几十年就被更先进的后装枪取代了。
这要是提早出现个一两百年,燧发枪的历史会被更早的终结掉,世界战争的战术方法也会出现更早的变革。
不过随之而来的战场伤亡率也会激增就是了,不好说这对于人类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对于殖民者、野心家和战争狂们来说,这当然是好事。
而雷汞作为一种化学产品,它的出现其实很早。
十五世纪的时候,一个叫昆克尔的德国人在一次用银和汞进行的炼金化学实验中的一个无心之举促成了雷汞的出现,但是其不稳定性导致这次出现瞬间变成了大爆炸,因此雷汞的具体面貌并没有人知道。
而其以真面目出现在世人眼中的时间,还要再迟个几百年。
赵学宁找过有化学功底的艾伯特和赵亚伯,向他们咨询相关的问题,两人都表示目前欧洲的化学界有不少人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因为改良燧发打火装置的不足之处是大家的共同目标。
只是目前来看,还没有谁有成功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