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躁动不安的巴黎(1 / 2)

兰芳 御炎 2315 字 6个月前

与此同时,中华联邦的整个军备体系也被赵学宁正式安排国防部进行改组。

具体来看,赵学宁把整个军备体系改组成了单兵总工厂、火炮总工厂、军粮总工厂和军需物品总工厂这四个国有总工厂,专司军队内部的物品生产。

生产所需原料地包括生产出来的产品都不对外开放,由国防部负责管理,力主把军队所需要的掌握在国家手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发展,国防后勤部门对于军用罐头的生产已经有了不少改良。

比如为了防止陶罐破损,不仅在烧制的过程中注意控制温度,增强罐体的耐用程度,还采用麻绳缠绕罐体的方式,既简单方便快捷又可以节省成本,回收的陶罐还能二次使用,由此大大提升了罐头食品的使用率。

另外,在军工层面,经由转轮手枪的研发而被提上日程的后装枪械的试用产品也在新组建的单兵总工厂的主持下完成了生产,第一批一千支试用版后装枪械和定装子弹成功出场,交由军队尝试使用。

军队使用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款枪械对整個军事领域的意义都是非常积极的。

这款枪械进一步消除了火绳枪和燧发枪的劣势,不仅继承了民安式击发枪把发射药燃烧的过程控制在枪体内部的优势,更进一步加强了枪械的密封程度,还把枪械子弹的装填从前装改为后装,更是在关键可能性上改变了枪械在不同气候环境中的使用难度。

就算是民安式击发枪,因为本身还是前膛枪的范畴,还是需要把子弹从枪口装填进入枪管,所以并没有完全消除在雨天作战时的不便利。

但是这款被命名为民安二式后膛击发枪的后装枪的出现则彻底消除了这一难题。

新式定装子弹从最初的纸壳变成了金属外壳,整个点燃、击发的过程都是在枪体内部完成,且所有装置都定在了一枚金属外壳之中,就算是在大雨天里,子弹的击发依然不受天气的影响,可以持续作战。

军队非常喜欢这款枪械,希望单兵总工厂能够尽快量产,并且尽快列装给军队,把击发枪给淘汰掉,下放给民团使用,或者用作外贸销售。

赵学宁对他们的嚣张感到十分无奈,一款枪械从试验到量产列装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而且全然不同的枪械也会给军队战术带来革命性变革。

事实上从民安式击发枪开始,军事大学里就已经有人提出战术改革了,他们明确认为旧时代的排队枪毙战术已经无法适应使用新式武器的军队的需求。

他们认为,使用更加方便便捷的单兵武器的士兵已经具备单兵作战的能力,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用非阵列的步兵对敌军发起冲击。

而在新款后装枪试验成功之后,军事大学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然后立刻提出了最高议题——民安二式后膛击发枪时代全新的步兵战术。

他们搞去了一百多支后装击发枪,搞去了大量定装子弹,从横列战术、纵列战术两个角度讨论新式装备使用之下的单兵战斗力。

很快,军事大学就得到了很多结论,但是最为广泛认同的一条就是——一旦后装击发枪完成列装,线列战术就不再是最重要的战术选择了,联邦军队需要进一步设计新的战术来训练军队。

士兵们不再需要结成军阵来增加火力密度和准确度,新式枪械的性能决定了它的发射效率远远超过旧式枪械,不需要结阵前行也能实现这种要求。

倒不如说因为火力的增强,战场上的基础作战单位的规模应该适度缩小,且应当合理增加单个作战单位的灵活机动性,而无需依靠旧时期的敲锣打鼓吹号角的方式来命令军队前进或者后退。

他们应该更加灵活机动依靠地形的不同而使用更多的战术。

但是这又很快牵扯到了一个关键问题——战场讯息传递。

从古至今,讯息传递都是很耗费时间的事情,且传递效率与准确度很是不足,基本上都需要传令兵亲自传递消息,在战场上的风险也很大。

临阵作战的时候,将军为了指挥军队,也发明了敲锣打鼓、吹号角、使用旗语等方式传递军令,但是这就需要大量提前的训练和军官坚决的执行,稍有差池,就是溃败。

全新装备的前提下,军队的灵活机动性应该大大提升,但是落后的讯息传递却让这种灵活机动能力受到巨大的限制。

所以,大军需要全新的讯息传递形式,需要全新的技术来传递指挥官的最高指令。

这个要求被军事大学提交到了军事委员会,得到了军事委员会的高度重视,赵学宁亲自批示工业部展开全面研究,并时刻关注最新进展。

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赵学宁开始与工业部研发部门谈论起了电的存在和意义,因为此一时期欧洲和美国都已经出现了对电的研究,并且还出现了最早的蓄电池,也早已有人初步提出了电报的设想,只是没有成功。

工业部副总长艾伯特对此有所了解,所以附和了赵学宁的设想。

据此,赵学宁要求工业部门妥善利用电的特性来做点什么,并讲述了自己对于电报系统的设想,更是讲述了电磁感应的原理,引导工业部门利用磁石和金线制成了第一台电磁感应装置,要求他们对这一存在进行专项攻关。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赵学宁得知了一系列从欧洲传来的消息,其中尤为重要的消息就是法国大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当前,他得知法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君主**的国家,而是从宪法的意义上成为了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虽然很不愿意承认这一事实,并且为此发起了一次逃亡行动,但是因为逃亡行动的失败,导致他本人失去了国民的信任,威望大跌,而不得不接受了君主立宪的现实。

对于这一现实,别说路易十六本人,包括他的王后玛丽在内,几乎所有的法兰西贵族都不愿意接受,尤其是在前几次**当中被迫出逃的法国流亡贵族们,更是对新的政府恨的咬牙切齿。

于是他们找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向他们请求出动军队干预法国目前的局势,希望依靠他们的力量恢复法国的王权**体制,恢复他们往日的尊荣,将那些造反的革命分子彻底消灭。

这两位在欧洲大陆上排名靠前的王者举行了一次会晤,在会晤上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不能眼睁睁看着法国人把路易十六变成没有权力的国王,他们要竭尽全力维护法国的君主**,要让路易十六拿回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