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个库伦办事大臣也没有了当初的威势,就算在库伦当地,也找不到多少愿意听从号令的蒙古盟旗了,面对困局,如果不能和商人势力联起手来,连命都不一定保得住。
所以松筠盛情款待了大盛魁掌柜秦钺,与他进行了协商,最后得知大盛魁为首的旅蒙商人团体愿意把所有商户集结起来,以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听从松筠的指挥,与清军联起手来组建自卫军,以实现对己方的保护。
“大清已经被兰芳攻灭,中原已经成为兰芳的领土,当前不仅是大人,我等商贩也都失去了家园,山西已为兰芳所控制,我被家人族人遭到血洗,此仇此恨,不共戴天。
可是当下我等在乌里雅苏台也是举步维艰,各盟旗对吾等虎视眈眈,稍有不慎即遭杀身之祸,若无大人带领军队力挽狂澜,恐整个乌里雅苏台都没有吾辈商人立足之地,还请大人妥善思量!”
松筠对秦钺的态度非常满意。
他认为秦钺是一个知道轻重缓急的识时务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这些只知道经营的商人是没有军事和政治才能的,他们没有办法应对整个乌里雅苏台的敌意,如果没有松筠这种老于办事的人的领导,他们很难生存下去。
但是当他们把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松筠手上时,松筠就能动员整个带清在乌里雅苏台地区所剩下的全部官僚机构和军事力量,在库伦地区形成一个集合体。
如果运气好,他们可以在库伦地区形成一个自己的自治区,保护自己的安全。
就松筠所知道的消息,当时兰芳没有北上草原的打算,所以他们可以凭借着雄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保护他们自己,直到局势再次发生变化。
于是松筠答应了秦钺的请求,双方一拍即合,大盛魁为首的商户势力开始全面向库伦集结,他们带着所有的牲畜、帐篷、粮食、茶叶、布匹、食盐等等重要物资前往库伦。
而松筠也开始召集乌里雅苏台和内蒙地区剩下所有愿意听从带清政府号令的人,无论是满城驻防人员还是蒙古八旗,让大家一起前往库伦,决定在库伦地区成立临时的带清流亡政府。
不管以后怎么办,至少当下要先实现对自我的保护,要在当下能活下来,才能谈论别的。
而之后发生的事情也证明了秦钺等人的眼光是非常准确的。
带清覆亡的消息传到乌里雅苏台,传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蒙古部落就开始激动,觉得他们的机会终于来了,被欺负了那么久,终于有报仇的机会了!
主要带清政府和晋商团体在当地实在是不怎么干人事儿,对当地牧民那也是没得说,主打一个剥削压榨、敲骨吸髓,但凡是能赚到的钱,他们是一分钱都不愿意放过。
而且不单单是牧民,要仅仅只是牧民倒还好说,晋商们对王公贵族们也是毫不留情,很有权势很有钱的大人物也是他们的盘中餐,一个一个的也都背上了沉重的贷款。
在带清的威势逼迫之下,蒙古王公贵族们不得不让部下牧民卖儿卖女偿还贷款,他们心里能没有别的什么想法吗?只是碍于带清的颜面,不好意思说罢了。
而且除了能够从晋商的渠道买东西,他们也没有其他的渠道,抢倒是能抢,但是难度很大,风险很高,万一被发现,里外不是人。
所以他们只能受这份罪。
以前是没办法,可现在有办法了呀,带清已经没了,你们这帮商人还有什么依仗吗?
没了。
那我还管什么我还需要偿还贷款吗?
不需要了!
所以一开始,这些蒙古王公贵族们还只是赖账不还,只是要求用更加低廉的价格购买物品,到后面,当他们意识到带清在乌里雅苏台地方的军队已经无力干涉他们的时候,他们就直接放飞自我,就直接发展为了强抢。
这些王公贵族一开始也不好意思自己出面,就让手下扮成强盗去抢,反正这些晋商在蒙古地方也被强盗抢惯了,但是抢的次数太多了,愣谁也知道是谁干的,因为这吃相太难看,所以在大盛魁与松筠联手创办的库伦基地,就有越来越多的商贩想要在库伦得到庇护。
到兰芳十三年三月,赵学宁决定出兵北伐之前得到的消息就是库伦地区已经被松筠和旅蒙商人团体联手掌控住了,他们在库伦站稳了脚跟,组建了官商联合军,实现了自卫的目标。
而大量蒙古的王公贵族出于对他们的不满,也不断出动部下骑兵试图对库伦发起进攻,可惜的是这个时期的蒙古骑兵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强悍,在库伦地区带清势力背水一战的努力之下,他们屡屡失败,损兵折将。
只能说带清在蒙古地区推行的政策那叫一个老神仙放屁——不同凡响,政治军事经济等等方面屡屡得手,大大削弱了蒙古人的武德,以至于数量远远超过库伦地区官商联合军的蒙古骑兵愣是没有办法啃动库伦这块硬骨头。
并且大盛魁的掌柜秦钺还十分精明的提出了分化瓦解的策略,利用目前旅蒙商人团体掌控的海量财富资源,买通了一些蒙古部落的首脑,使得他们内部出现了纠纷。
原本通过联合可以在兵力上占据优势的蒙古诸部落又因为这种纠纷而发生了分裂,甚至于发生了内乱,面对着库伦的海量财富,他们你争我抢,互相拆台,愣是没有联起手来。
该说不说,比起带明,带清在治理蒙古新疆这些地区的手法那确实是聪明的多了。
带明和蒙古只有停战和作战两种状态。
而带清则在军事、政治、经济三方面与蒙古当地局势对齐了颗粒度,打出一套精准的组合拳,把蒙古人打的喘息不过来。
哪怕此时此刻带清朝廷已经没了,就剩下一个库伦的流亡政府,也能把蒙古人分化瓦解到了内战的地步。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赵学宁发起了对蒙古地区的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