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废史立牧(中)(1 / 2)

刘焉接着拱手拜道:</P>

“陛下,依臣之见,各地刺史、太守能够做出如此低劣行径,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他们在先帝在位时通过行贿得以买官,</P>

据臣所知,那益州刺史郄俭就是昔日通过贿赂十常侍得以买下了益州刺史的职位。</P>

其上任后便不断盘剥百姓,招致益州各地民怨四起。</P>

天下各州郡类似于他这样的官员还很多!</P>

依臣所见,此前的黄巾军暴乱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地方官员不作为、乱作为才导致各地民怨沸腾的。”</P>

刘焉的一番话语落下之后,顿时赢得了朝中很多大臣的响应和认同。</P>

纷纷点头交耳道,“是啊是啊!刘宗正所言极是!”</P>

“若非那些地方官吏无度盘剥百姓,焉能有那些事情发生。”</P>

刘辩也知道刘焉所说的确实是黄巾军起义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点头回道,“接着说。”</P>

刘焉见天子认同自己的观点,心中一喜,于是接着说道:</P>

“臣以为解决此事也很简单,陛下只需要挑选那些汉室宗亲和朝中重臣去担任地方州郡长官,便可镇守地方而安定天下。”</P>

“哦?为何要挑选汉室宗亲和朝中重臣担任地方州郡长官呢?”刘辩问道。</P>

刘焉拜道:“陛下,汉室宗亲都是心向汉室,愿为大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P>

而朝中重臣资历老、见识远,调任地方郡守或刺史后足以为大汉镇守地方!”</P>

“呵呵呵……”听到这里,刘辩心中冷笑几声。</P>

汉室宗亲真的是如他所说的这么好吗!?</P>

这刘焉还真把自己当做小朋友了吧,以为朕有这么好骗!?</P>

“不过臣还有一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刘焉低着头冷不丁的冒出一句。</P>

“讲!放心大胆地讲!既然是朝会,那么朕允许每一位大臣都能够在此畅所欲言,共同为大汉的江山社稷出谋划策!”</P>

刘辩递给了刘焉一个鼓励的眼神,只不过这个眼神究竟是不是鼓励也就只有刘辩自己心里清楚了。</P>

刘焉受到“鼓励”后,郑重其事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当下各地方州郡存在着一个缺陷。”</P>

“什么缺陷?”</P>

刘焉一脸正色地说道:“一州刺史虽然有监察监督一州内各个郡守的权力,但却没有行政、民政、军政的权力,</P>

因此即便是郡守犯了错误,刺史也不能将其纠正回来,还需要上奏朝廷后,由朝廷来定夺!</P>

如此一来,必然会耽搁了时间,而导致地方上的治理迟迟得不到改善。”</P>

刘焉润了润略显干燥的嘴唇,双眸中含着一道精芒说道:“因此臣建议陛下可以下旨,让各州设置一个州牧,州牧具有行政、民政、军政大权,刺史、郡守都居于其下。</P>

这样一来,各州就算发生了兵患、灾荒,各州的州牧就能快速进行应对,</P>

无需等待朝廷下旨,节省了大量时间用以治理地方,地方必然会越来越好!天下也会越来越安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