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官制改革(2 / 2)

刘辩将写了改良官制的一摞蔡伦纸递给了他,“传下去,供诸位卿家传阅观看。”</P>

“诺!”</P>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所有大臣在看完陛下的计划之后,有人欢喜有人愁。</P>

缘故也很简单,一旦真的按照这份官僚机制改良法改变的话,一部分人的利益会受损,也就是那些老牌世家大族。</P>

而另外一部分人则会从老牌世家大族那里瓜分利益。</P>

具体的官僚机制改革,除了改变各个部门的称谓以及职责之外,还分散了丞相的权力。</P>

将丞相划分为三省,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P>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均称尚书,六部分领各种政治事务。</P>

三省的长官可以共议国政,行宰相之权。</P>

历史上三省六部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沿用了这种制度。</P>

因此,刘辩有信心让大臣们同意这个官制改革。</P>

更何况一旦分散了相权,对于其余世家大族是有好处的。</P>

以往一旦确立了丞相,那丞相背后的家族基本上就稳坐世家大族的第一宝座。</P>

可如今若是将相权分散了,那其余第二第三乃至第四的世家大族都有登顶的想法。</P>

这也是刘辩对付世家大族的另一种方法,让他们自己内部内耗,反正他才是最后的赢家。</P>

“诸位卿家看也看过了,都有什么想法?诸位可以畅所欲言。”刘辩大手一挥,开口问道。</P>

话虽是这么说,可群臣都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陛下可不是好糊弄的主。</P>

殿内鸦雀无声,谁都不想当出头鸟。</P>

终究还是有人坐不住了。</P>

太傅杨彪整理了衣袖,缓缓出列。</P>

群臣皆是半低着头,竖起耳朵认真听杨彪的后话。</P>

杨彪贵为太傅,其职能相当于当朝丞相,如果真的按照陛下的改法来改变官制,杨家将会是利益受损最严重的家族。</P>

四世三公袁家被打倒之后,大汉帝国的第一世家非杨家莫属。</P>

“杨太傅可有妙言,尽可道来。”刘辩笑着开口道。</P>

“妙言谈不上,老臣只谈点儿浅薄见解,若言辞不当,望陛下恕罪。”杨彪半弓着身躯,拱手一拜。</P>

“太傅请讲。”刘辩展手道,他也想看看杨家对此事的看法如何。</P>

杨彪吸了一口气,顿了顿后开口说道:</P>

“陛下,老臣以为若新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会导致政令无法及时下达,一个政令还需要传递到三个部门,并且还得递到陛下手中过目,这定会极大的耽搁时间。”</P>

“容老臣举个例子,假使冀州发生了旱灾急需国家救援,那么冀州的官员需要将求援书信发到户部,户部又传递给中书省,中书省做出救援批示后,又得传递给门下省、尚书省乃至于陛下。</P>

如此一来,一件十万火急的救灾事务,就因为三省制度而导致耗时甚久,等到陛下您做出批示后,那么前后至少就经过了数十天之久,对灾区而言,数十天相当于会饿死大批的灾民。于国家不利啊!”</P>

凡事有利有弊,而杨彪很敏锐的察觉到三省六部制的一个缺陷,那就是缺乏灵活性和时效性。</P>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P>

刘辩作为后来者,自然也知道这个弊端,可要想约束相权,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以此来加强皇权,就必须要这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