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朝堂争议(1 / 2)

文昭皇后传 芊语嫣然 3196 字 10个月前

五皇子有些心虚的看着太皇太后还是道:曾孙儿知道了,多谢皇嬷母提点</P>

太皇太后也不再为难他道:“罢了,你的意思哀家清楚了,倒也不是不可行</P>

如今国家四分五裂,各方势力均不安分,是该好好整顿一番了</P>

你回去吧,剩下的事哀家会跟你父皇仔细斟酌的</P>

五皇子这才松了一口气道:“多谢皇嬷母。”</P>

“对了?”太皇太后突又道</P>

如今你也不小了,你三哥尚都有两个侧妃了,且还有了身子</P>

哀家想着,你也该娶妻安定下来了。”</P>

五皇子猝不及防道:“曾孙儿,曾孙儿暂时还未想过这件事</P>

太皇太后又道:“自古皇家皇子的亲事都耽搁不得,你父皇也一向盼着你早日成家</P>

哀家如今身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能早些看着你们成家生子</P>

便是最大的福气,倘如哪一日突然撒手人寰了,便是死而无撼了</P>

说罢又沉沉的咳嗽起来。言嬷嬷忙拿出帕子递给太皇太后</P>

只见太皇太后咳了好一阵后才停止,宫人们忙递上茶水。</P>

可坐在下首的五皇子却真真的看到太皇太后用过的帕子上有一些鲜红的血迹</P>

五皇子诧异道:“皇嬷母您?”</P>

言嬷嬷急忙将帕子收好,交给宫人丢掉。</P>

太皇太后喝了茶缓了一口气后道:“吓到你了吧,无妨,哀家的身子自己清楚</P>

五皇子纵然之前不喜欢权势弄人的太皇太后,但此刻看她便像极了一个慈祥的老祖母</P>

刚才对自己说的话,看似敲打,实则倒也是教自己行事</P>

不禁心里有些动容道:“皇嬷母身子一向康健,怎会突然如此?”</P>

太皇太后轻笑道:“毕竟年岁摆在这里了,还能有多康健</P>

上月头痛病犯了,又加之咳疾,一直断断续续好不了,不过是拿药掉着罢了</P>

左右是半截身子埋土的人了,倒也没什么想不开了</P>

倘若哀家一早便大告天下自己身子骨不成了</P>

那些个生生盯着的人不得把哀家生吞活剥了不可,哀家这身子骨怎能禁的起他们折腾</P>

再者,你父皇这统一天下的霸业还未完成</P>

哀家若此刻就这么去了,不帮衬一二,日后见了列祖列宗,怎么有脸面对他们啊。”</P>

太皇太后说完这些话,又力不从心的咳起来</P>

后道:”恪儿今日见了这老身子骨,不知会不会?</P>

”五皇子忙道:“皇嬷母放心养病吧,曾孙儿明白</P>

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不会让您失望的</P>

太皇太后微笑的点头。</P>

待五皇子离开后,太皇太后才勉强打起一番精神道:“快去把哀家的药拿来。”</P>

言嬷嬷劝道:”太皇太后,那药虽然喝下会使精神无比</P>

但太医也说了不能时常服用,会损害伤了神的。</P>

太皇太后道:”无妨,就算伤了神,也不能现在就倒下</P>

今你都看见了听着了吧,恂儿是个性子急的,但自小在皇后身边养大</P>

也是被教养的如清儿一般心思单纯,只生生的知道窃取他人之法便能让他父皇刮目相看</P>

可终究不是自己的,也无这般聪敏难成大事,不过只是一时出风头罢了</P>

恪儿这孩子可并不是如面上看到的一般淡泊名利,单是今日拐弯抹角向哀家说的这番话</P>

便是心里跟明镜似的,恂儿他根本不是其的对手啊。</P>

这太子之位到底是得位不当,他们母子二人尚且还是艰难</P>

太子和皇后的位置一日不稳当,冯家便一日不稳,如今又是多事之秋</P>

哀家操劳谋划了一辈子了,又能在此刻扔下这些烂摊子倒下,不能,不能倒下</P>

言嬷嬷满是心疼的看着太皇太后道:自打您成文帝的贵人开始,奴婢就一直跟着您</P>

历经三朝,您没有一日不是为冯家谋划的,您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冯家的荣光</P>

如今归政了,也该是享清福的时候了,却还是这般辛苦</P>

太皇太后也被拉回回忆中道:是啊,想哀家当年被成帝夸赞是既有谋略又有果断</P>

可若没有决心和杀伐决断的勇气,哪来今日的哀家,今日的冯家,可哀家谋略了半辈子了</P>

没曾想这后人居然是如此不堪中用,但凡皇后和恂儿有一人如哀家当年一般的英谋</P>

也不至于让哀家如此放下不下他们,偏还是冯府的嫡出,哀家又不得不管</P>

这一切,对哀家而言怕都是当初心狠手辣,因果轮回的报应吧</P>

罢了,罢了,既是因果,也是躲不过的,把药端上来吧,皇后和太子还得靠哀家</P>

给他们撑着呢</P>

言嬷嬷百般心疼但也万般无奈,只得让宫人端来了药</P>

服侍完太皇太后用药后,太皇太后才稍许提起了些精神头</P>

果然见脸色恢复了许多,身上也有了劲。</P>

太皇太后叹气后又对言嬷嬷道:“你觉得这恪儿是不是比恂儿更适合胜任大统?”</P>

言嬷嬷道:“您识人一向是慧眼识珠,又何必问询奴婢呢?”</P>

太皇太后道:“识人再厉害,也到底是老了,不是害怕眼神不好使吗。”</P>

言嬷嬷笑道:“奴婢与您不相上下,论起才谋和对事上,五皇子也确有皇上</P>

当初的风范,只是?</P>

太皇太后补充道:只是他不是嫡出也不是冯家子,没有占了优势?</P>

哀家这辈子做过的任何事都是无悔的,可是以恂儿如今的性子和才谋,硬是让他坐在这个大位上</P>

与他而言,到底是福还是?哀家会不会是害了他?</P>

言嬷嬷劝道:“儿孙自有儿孙福,您呀,现在就不要多想了。</P>

路已经铺好了,能不能走下去就看个人造化了。”</P>

太皇太后叹了一口气道:“你去办吧</P>

旨意传下去,在清流世家里选着品性端庄的,能堪大任的,交给五皇子让他自己好好选选</P>

喜欢谁便立了皇妃吧,这孩子是个有前途的,只不过没有用武之地</P>

只能在其他事情上,多弥补他一些了,毕竟也是皇家血脉,也不能做的太过,</P>

言嬷嬷答应。</P>

而朝堂上也是热闹非凡,对于各番势力逼迫,大臣们各执一词,议论纷纷</P>

吵的皇上头痛不已。“</P>

恂儿你是太子你怎么看?”皇上发问</P>

太子本立在一旁不想参与,无奈皇上逼问,不得不出面道:“回禀父皇</P>

儿臣觉得那些个势力不过是欺软怕硬,这些年您对他们太过放松警惕了</P>

所以他们才有胆子敢来进犯我大魏,不如父皇下令出兵,想来他们的兵力根本不敌我们</P>

左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父皇趁机就打他们个措手不及</P>

杀鸡儆猴,其余部落便也不敢冒犯了。”</P>

一些拍马屁者皆依附道:“太子说的有道理。”</P>

皇上面色越来越难看道:“这便是太子学的兵法之道?朕记得你当初可不是这么说的</P>

太子并未明白过来皇上的意思,也是没有将之前说的话圆满,将戏做足,而是继续</P>

款款而谈道:父皇,那些人根本不是讲和之徒,既缓兵之计行不通,倒也不必再继续退让</P>

依儿臣看,不如出兵,彻底铲除</P>

皇上突然大怒道:“如今国库亏损,各方势力虎视眈眈</P>

一旦开战必定民不聊生,太子不想百姓与国家利益</P>

只言开战只为吓退?你知不知道那些人正盼的便是我们开战,乘胜追击,灭了我大魏,另起他国?”</P>

未当太子之前还分析的头头是道,以百姓和国家安稳为重</P>

可如今倒是本性暴露,这般残暴了,动武若是能解决一切问题</P>

便是常年征战即可,要这太平盛世做什么,你这太子如今还能这般安稳锦衣玉食吗</P>

太子被吓到了忙道:“父皇息怒,儿臣,儿臣一时口误,儿臣知错了</P>

皇上气愤道:“朕到底是错信看你了,退下吧,待回去好好想想自己究竟错哪了再来见朕。”</P>

太子当众被训斥,一些巴结讨好之人瞬间不敢吭声</P>

唯恐皇上全部怪罪,也都为给太子出头而悔恨。</P>

太子憋着气道:“儿臣告退。”便在众人的目光下离开。</P>

冯熙一时间为着太子的鲁莽和失误闭着眼睛叹气却无可奈何</P>

而站在高扬身边的李冲则轻笑道:“如此太子当真是大开眼界。”</P>

高扬自然听到了他的话,忙提醒道:“李太尉慎言!”李冲却仰起头不再说话</P>

太子怒气冲冲的离开皇宫,“殿下,殿下您慢着。”</P>

李彪跟在后头一路小跑才追上太子。李彪道:“太子殿下息怒。”</P>

太子不满道:“为什么?为什么我做什么说什么父皇都不看好?我就那么不堪吗?”</P>

李彪道:“太子殿下哪有,依鄙人看,您说的并无没道理啊</P>

皇上也是,毕竟您是太子,被亲立的太子,可皇上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如此让您下不来台面</P>

皇上做的确实有些,过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