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1 / 2)

这一天宥嫣游的是万里长城。

长城始于战国,原本是各个小国修建的,秦一统天下后,把这些片段串联起来。

有句话叫“明修长城清修庙”,明朝和蒙古族的关系恶劣,皇帝要修长城建立防御战线。而清朝,在夺取政权之时,团结了蒙古力量,打下江山之后,用“和亲”的方式安抚蒙古族,因此长城无需多修,而要通过建寺庙的方式实行温和的民族政策。

其实长城修得再多再好,外敌若要入侵,还是另有渠道的。虽然它不能百分百有效地防御敌人,抵御价值或许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大,不过后人也不可否定它的历史功绩。它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边陲不可侵犯,国家御敌的坚决态度。

万历年间,努尔哈赤带着人假扮商人潜入抚顺,并顺利地拿下该地,从此搅得辽东地区民不安生。

说起万历,这可是明朝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张居正是明朝很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他是神宗的老师,后被重用,把持朝廷局势,国泰民安。不过神宗作为一国权利至高者,自然不甘心被老师指使,自以为长期被张居正压制,再则,太后叮嘱他听张老师的话,虽满心不悦,却没敢声张。

张居正死后,神宗开始清算这笔账,当然得到了对张居正素有不满的官员的响应。可他又没有张居正的政治才能,更不会知人善用,整日浑浑噩噩,不理朝政竟达二十余年,国家开始走下坡路。

明朝宦官是颗毒瘤,文官也毫不逊色,二者携手将明朝推向灭亡。黄仁宇先生评万历的文官总是吹毛求疵,无论如何都找得到说法,以此打压武官。这正是因为文官有嘴皮子与笔杆子,与皇帝近,太平中生些事端才算作为,否则功劳都叫保家卫国的将帅夺了去。

熊廷弼是明朝的民族英雄,当努尔哈赤侵略辽东时,他被神宗推到了前线,凭借优秀的军事才能捍卫一方太平。可结局如何呢?

就因为他脾气暴躁,不善与人交往,得罪了太多人,万历一去,靠山倾倒,言官奋起,口诛笔伐,愣是把他逼退朝堂。

这些文人言辞凿凿,实则虚伪、无能,不顾国家危难正是用人之际,舍弃大局。后续便是历史打脸时刻。熊廷弼罢职后,辽东局势再次告急,朝廷不得不召回熊廷弼,但顾虑到他的毛糙性格,任命王化贞为辽东巡抚,实则牵制熊廷弼,最终导致后者落入冤狱——杀了头不算,首级还要传到边防示众。

他之后的孙承宗、袁崇焕,也是抗战悍将,也都遭到了“阉党”的陷害,不得不辞官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