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教授在一旁频频点头,表示认可。</P>
作为一名儿童教育专家,她的一套理论可不比石校长少。</P>
石校长才说完,她刚想开口。</P>
许佳佳的声音却先响起来。</P>
“石校长,我倒觉得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P>
“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这么小的孩子不刚好是,培养一个好的品德,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的时候?”</P>
“如果孩子之间出现打架或者矛盾,老师不该先搞清楚事情的真相。</P>
教育打人的孩子,为受到欺负的孩子讨公道吗?”</P>
“而不该和稀泥。”</P>
石校长心里一阵冷笑。</P>
难道是老师不想教育?</P>
怎么教育?</P>
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里的金疙瘩。</P>
老师说几句就大哭,回去就给家长告状,说老师骂他。</P>
老师稍微打了个手板心,就说体罚。</P>
现在的老师太难了。</P>
并不是不想管,而是有心无力。</P>
因为管孩子,老师遭到的投诉太多了,数不胜数。</P>
不仅如此,家长对成绩要求还越来越高。</P>
作为校长,他也只能把重点放在学习上。</P>
逐渐学习的成绩才是硬道理,其他都不重要。</P>
还没等石校长反驳。</P>
一直想说话的邓教授倒是开口了。</P>
“我倒不认为这是和稀泥。”</P>
“华夏有古话,和以处众,宽以待人,恕以待人,君子也。”</P>
“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典故。”</P>
“古代,大学士张英的老宅和隔壁的一家吴室,两家中间有一道很窄的过道。”</P>
“有一次邻居吴家要盖房子,想占用中间的过道,而张家不干。两家因为冲突就告到了官府。</P>
后来因为两家都是当地名门望族,县官左右为难,便一封休书,送到京城大学士张英手里。</P>
张英得知原为,觉得不需要为了这种小事伤了两家和气。</P>
就在回信中写道:‘一纸休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P>
张家的人见到回信,豁然开朗,主动将墙往里砌了三尺,而吴家看到了,也非常感动,也主动将墙让出三尺。</P>
于是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巷。”</P>
邓教授一个典故,让直播间里的许多观众频频点头。</P>
在弹幕上不停地滚动。</P>
——“就是!不愧是专家,说话就是有文化,出口就是典故。”</P>
——“邓教授说的没毛病。华夏传统文化,以和为贵,以礼待人,现在的小年轻一个个都不懂。”</P>
——“我也是教我女儿,在学校遇到别人欺负,不要急着还手,这会让矛盾升级,可以用行动感化坏孩子,实在不行远离就行。”</P>
邓教授继续说道:“家长,要多教孩子学一些传统文化,不要一天到晚在网上看那些垃圾短视频。”</P>
“现在的00后,就是被网上的一些不好的言论带坏,干什么都很自我。”</P>
“就好比肖扬,居然能带着孩子去殡仪馆,还让孩子在殡仪馆卖骨灰盒。</P>
现在的年轻人这是乱套了。”</P>
“而且还和一个才失去亲人的路人争论不休。”</P>
“那视频上的大姐,已经很伤心了,情绪激动之下,只是吼了笑笑两声,推了一下。</P>
你把孩子带走就行了,还扬言要报警。”</P>
“这有没有点同情心?!”</P>
“这样的父母,一定会把孩子教成一个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的人。”</P>
“还说别人打你一下,你就打别人两下,还回去?!”</P>
“这简直是什么流氓理论,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家长!!”</P>
邓教授的话更是让直播间的弹幕滚动的越来越厉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