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战盾(1 / 2)

“怎么了?”</P>

余七疑惑的看着聂涛问道:“老家伙不是说你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么?”</P>

“的确是他精挑细选的我们!”</P>

“在来这里之前,我们并不是一个连队的。”</P>

聂涛苦笑着说道:“我们都是被他抓来的,还有您的证件,也是他偷偷跑进军区司令部自己盖的章。”</P>

“司令也拿他没法,最后默认了这事儿!”</P>

“嘶…”余七听得倒吸了一口凉气。</P>

老家伙还真是胆大包天呐!</P>

这种事情都敢干!</P>

叮铃叮铃…</P>

二人正聊着,秦三河的电话打了过来。</P>

“义父,120套普通铠甲、刀盾我发给你了。”</P>

秦三河的声音里充满了笑意。</P>

好像还在为他被赵志刚坑的事情好笑。</P>

“怎么就笑不死你?”</P>

余七心里那个火啊,秦三河这家伙也太没同情心了吧。</P>

友尽了!</P>

说归说,他还是问了一下秦三河价格。</P>

每套兵器铠甲三十贡献点,算下来也才3600点贡献,余七也就没提给秦三河贡献点的事。</P>

只是说了一声谢谢。</P>

兄弟之间真要算得那么清楚就有点过了。</P>

给聂涛说了一声,他把毯子拿出来找了一块地铺上,随后就坐了上去。</P>

指望赵志刚搞不成。</P>

指望市场上收购纸甲纸刀也没了希望,他现在只能靠自己。</P>

好在,自己还可以试试诗文能不能行。</P>

实在不行就只能先将就着穿着训练。</P>

反正现在这120人也才刚开始修炼,隔着实战还早了点。</P>

等他们可以参加实战的时候…</P>

自己再怎么也能想到办法了。</P>

拿出手机搜索了很久,他最后看中了王昌龄的从军行,这首古诗是流传特别广的千古名句。</P>

《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P>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P>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P>

这首诗文描写的是那些戍边将士们,他们为了战胜入侵的敌人,大小历经百余战,甚至连身上的铠甲都磨穿了,也不愿回到家乡。</P>

不是他们不想回家…而是不破楼兰终不还!</P>

这一点无论古今,像耿冲、陈晓他们这样的战士,都有这种让人尊敬的高尚品德。</P>

这就是血与火五千年的大唐人!</P>

专门描写铠甲的诗文并没有。</P>

所以他才想试试这一首,如果能成,那效果又会如何,这些都还需要他去一一验证。</P>

他的这个诡诈天赋…</P>

目前来说其中的规律还有点不太好掌握。</P>

点燃安神香,进了灵堂之后。</P>

果然看到一箱箱的铠甲和刀盾堆放在地上。</P>

深吸了一口气,他对着灵堂里面叨咕几声。</P>

总之就是多保佑之类的吉利话。</P>

求的就是一个心安!</P>

真要搞不成,那他也只能徒呼奈何…奈何。</P>

庄重的念诵完诗文,感受到体内的灵力被快速抽走,他心里就是一喜。</P>

强忍着身体被抽空的感觉。</P>

余七紧盯着眼前的铠甲,因为这首古诗里面并没有描写兵器和盾牌的句子,所以应该和刀盾没有什么关系。</P>

但让他惊讶的是。</P>

灵力所化的诗文光晕,竟然连那些刀盾也分润到了,只是很可惜…</P>

这些东西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P>

他拿起一套铠甲仔细琢磨了很久,铠甲的确多出了一丝气息,兵器盾牌也是一样。</P>

思索了一会儿,他才推测出一种可能,就是东西太多,每一样分润到的诗气并不多,才导致了现在这种变化不大的情况。</P>

出了灵堂之后,天色已经是黄昏时分。</P>

他恢复了体内灵力之后,又进灵堂再次念诵诗文,果然如他所料。</P>

这一次…</P>

那些铠甲和刀盾上的气息又增强了一丝。</P>

来回十次之后,铠甲和刀盾上面已经有了丝丝缕缕的金色出现。</P>

余七大喜过望,一直不停的进出灵堂。</P>

直到第二天早上天色大亮,他的眼睛里都充满了血丝,120套铠甲和兵器才完全成形。</P>

整整40次诗文…</P>

他红着眼睛,拿起一套铠甲看了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