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巡查制度(1 / 2)

南明义军 随笔道人 1011 字 7天前

在抓捕杨忠良后,孟浚下令连夜审问周文通,并将其所供出之人,尽数抓捕,而周文通所供之人,皆是松江府中各级官员,以至于短短时间里,松江府大变天,整个松江官场,几乎被扫平。

而在随后审问杨忠良,陆平亲自审问,仅仅是挨了两鞭子,杨忠良便将自己所知的全盘托出,而且杨忠良此人还留存每个官员的喜好,以及贿赂的金额。

案子越查越深,到后面,乃至于陆平都有些心惊,杨忠良借着杨恩的旗号,所构筑的关系网,是越来越大,牵扯出的官员也越来越多。

不止是松江府,江南其他县城,乃至山东数府,京师官员,多有牵涉其中的官员,当然松江府最为严重,便是连衙役都有受到杨忠良的恩惠。

县衙后院中,孟浚负手而立,眉头紧锁,在松江府待了十余日,他已不在金陵,人在松江的消息早已被人所知,可这段时间以来,并没有人过来说情。

而现在越查,涉案的官员越多,从杨忠良的宅子中,抄出的账簿,收取杨忠良钱财者,已经超过了一百二十余人,在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官员的庇护下,若不是孟浚突然来到松江,恐怕这些情况,便是再等十年都不会传到孟浚的耳朵中。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孟浚回头一看,是沈从文的身影。

沈从文来到孟浚身边,对着孟浚行礼道:“陛下,杨忠良的账簿已经全部记录在案,里面未曾发现有送于杨大人的礼品,而且杨忠良一直否认杨大人知晓他的事。”

孟浚闻言,叹了口气,道:“从文,你说这贪官污吏,为何屡禁不止,这些人,不收不义之财,难道都活不下去了?我朝给官员的俸禄,虽不至于让他们大富大贵,但也足够让其家庭,过上体面的生活,开国不到十年,松江便已烂成这般模样,松江如此,别的地方难道就没有吗?”

沈从文听到这,语气有些低沉的说道:“陛下的问题,确实难住了微臣,历朝历代,贪官如黄河之沙,清官却是凤毛麟角。”

沈从文说完后,抬头看了眼孟浚的背影,有些迟疑的说道:“陛下,不过微臣倒是有些不同的想法,若有错漏之处,还望陛下恕罪。”

孟浚闻言,转过身来,问道:“从文,但说无妨,便是大缪,朕也绝不怪罪。”

沈从文沉吟片刻,随后说道:“陛下,江南之地,从前明时,便富庶于北方,且如今陛下大开海贸,江南商业大兴,工坊遍地开花,在江南为官,官员确实受到的诱惑也就更大,以臣之见,当常设巡查组,天下每一个府,特别是江南富庶之地,更要年年巡查暗访。”

其实明朝时,也有巡按御史,只是巡按御史多为朝廷所遣,只是明朝每年差出的巡按御史,人数减少,一省一般仅有一人,虽然有属员,随扈,但是机构偏小,对官员的威慑力较弱。

孟浚深感有理,官吏敢挺而走险,无非是利益大,风险小,虽然有青鸾卫密探地方,但是承平越久,青鸾卫坐探制度,迟早也会被有心人所腐蚀,而此次松江府青鸾卫秦云巍就是个例子。

孟浚决定,不仅要在朝廷中常设巡查组,在青鸾卫之中,也要设类似的制度。

而巡查组,要避开组员历任过的地方,同时按籍贯南北,也就是南人不巡北,北人不巡南。

而巡查规格,孟浚欲以十人为基本,再配属员,这样应该不虑巡查人员被收买之事,当然若是十个人,连同属员都被渗透了,那也代表着乾朝已经烂到根了,数百年之后的事,孟浚也已无力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