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李存勖迁都洛阳(2 / 2)

木匠王爷 飘云千里 1553 字 7个月前

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曾命人痛打亲爹的刘玉娘突然对丈夫说:“妾身从小失去父母,所以一见到同年纪的老人,就不由自主地想起爹娘,感觉特别亲切!能否让妾身认张公为义父,稍解孝思?”对于刘玉娘的请求,李存勖从来都是百依百顺的。张全义虽然惶恐,推辞再三,还是接受了刘玉娘的叩头,认下了这个“义女”。

第二天,刘玉娘命翰林学士赵凤帮她写封家书,和张全义好好叙叙“父女之情”。赵凤却感觉不妥,马上密奏李存勖:“自古以来,从没有皇后认臣子为义父的事!这样做合适吗?”李存勖夸奖赵凤道:“你说得很对,是位忠臣!不过皇后自己喜欢,就别扫了她的兴。”这样,张全义便李存勖的义岳父。

为了进一步讨好新皇帝,张全义提议:大唐应该回归大唐的都城。只可惜长安已经残破,所以最好是迁都到洛阳,那里还有大唐历代先皇的宗庙,应该去拜谒。六年前,朱友贞曾打算在洛阳南郊举行祭天大典,因大军渡河而匆忙放弃。但是准备好的大典物品都还在洛阳放着,皇上如果要在洛阳祭天,将大唐中兴的喜讯诏告天下,就省事多了!

李存勖听了,深觉有理,于是决定,后唐都城就定在洛阳。整个朝廷开始分期分批,逐渐向洛阳搬迁。不过,洛阳除了有大唐的宗庙,还有另一件和后唐王朝相冲突的东西:那就是后梁朱温的埋骨之地。该怎么处置它呢?

李存勖最初的打算是:把坟

刨了,劈开棺材,一把火将尸骨烧成灰!张全义为了生存经常跳槽,但还算得是个厚道人,不会反咬旧交来讨好新主,便上疏劝阻道:“朱温虽然是国家的大仇人,但毕竟死了很久,再怎么给他本身加刑,他也不会疼不会痒了。屠灭其家族,已经是足够严厉的惩罚,就请不要再开棺焚尸,也好向天下展示圣天子的恩德!”

李存勖给了张全义这个面子,于是对宣陵的处置改成铲平封土,砍光树木了事。朱温因老朋友的一句话,没有沦落到自己预言的最糟处境。如果说对袁象先、张全义等后梁地方实力派的优待,后唐朝廷基本有共识的话,那在另一个人身上可就产生了争议。

后梁的匡国节度使温韬,先是派人将赵岩的首级送到汴梁,表示对新朝的忠心,顺便探探风声。在得知袁象先和张全义入朝都安然无恙之后,温韬也有样学样,带上大批金银绸缎开路,前往汴梁朝见李存勖。

于是,李存勖身边的那班人又有财发了。温韬特别重点贿赂了李存勖的宠妃刘玉娘,见钱眼开的刘美女很有职业道德,受了多大的贿就出多大的力,在李存勖耳边帮着温韬大吹枕头风。李存勖是位宠妻的好丈夫,温韬入朝后,很快被赐名“李绍冲”,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就不用再说两家话,所以仅仅过了十天,李存勖决定送温韬回许州,继续担任新朝的忠武节度使。

郭崇韬得知李存勖这个决定后,觉得这是一个关系后唐立国基础的原则性问题,不能妥协,便反对道:“国家是以中兴大唐、为李氏皇家报仇雪耻的大义名分,来号召天下英雄的。温韬曾将大唐的皇陵几乎盗挖干净,罪大恶极,与朱温相等!现在他入朝了,我们不但不依法惩处这样的罪魁,反而还让他继续留任藩镇。试问天下的忠义之士,将怎么看待我们?”

李存勖显然对名分这一类的东西并不重视,居然把郭崇韬的意见给顶了回去:“我刚刚进入汴梁的时候,已经对他们下过大赦令了。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于是,温韬潇潇洒洒地来,又潇潇洒洒地回去了。温韬没有白走一趟,他用他的一路顺风,将新皇帝为人没有原则、做事不讲是非的真面目,向天下人揭开了一个小角。

在温韬入朝之前,因为李存勖通过厚待袁象先、张全义等人,已经足够稳定后梁藩镇的人心了。对李唐而言,温韬早就是身负十恶不赦之重罪,杀他有名、有理,对其他藩镇的负面影响其实不大。

温韬是后梁龙德元年才在赵岩帮助下,顶掉王彦章,当上匡国节度使的。在后梁亡国时,他经营许州的时间还不到两年,加上他的品行、能力、名声比较低劣,后梁朝臣中想杀他的人都有不少,在匡国镇内也远远算不上根基深厚。除掉温韬,许州出现暴乱的可能性其实很小。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