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李存勖冤杀罗贯(1 / 2)

木匠王爷 飘云千里 1566 字 7个月前

李存勖反复劝阻,终于让母亲打消了念头,改派皇弟李存渥去太原照看。五月六日,从太原传来确凿消息:刘太妃病逝来。曹太后痛心又悔恨,一连数天水米不进。虽然李存勖连忙守在母亲身边,寸步不离在右,反复安慰劝说。但曹太后还是病倒了,仅仅两个月后,就追随着刘太妃的脚步,相会于黄泉去了。

李存勖悲痛欲绝,在母亲死后,他下令停止上朝七天,自己闷在宫里一连五天没有吃饭。在众人不断劝解下,才恢复进食。又过了几天,郁郁寡欢的李存勖突然想到:自己应该亲自去曹太后的陵墓看看,检查一下质量,千万不能让母亲受了委屈。

李存勖没有让母亲与父亲李克用合葬,而是就近在洛阳西南约七十里的寿安县,为母亲营建一个新墓地,叫做坤陵。李存勖冒雨前往坤陵,他生气的发现,这段不算长的道路,路况很差:沿途泥泞不堪不说,有些桥梁都坏了,也没有人来修!

那时,连绵不绝的大雨已经下了一个多月。到处洪灾泛滥,别说洛阳城外,就在洛阳城内,连百官上朝必经的天津桥都已让洪水冲断,大家只能坐着船上下班。因此,城外道路泥泞,桥梁损坏,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但李存勖是有不讲道理特权的大人物,用不着体谅下面人员的实际困难。后唐皇帝勃然大怒,问左右道:这条路的负责官员是谁?左右答道:“这里是河南县辖区,应由河南县令罗贯负责。”一听到这个名字,已经龙颜不悦的李存勖更加愤怒了!

原来,这罗贯职务虽然不高,但是因为特立独行、刚直不阿,他正身奉法,不避权豪,是当时一位名气很大的官员。罗贯原为进士出身,在御史台和三省担任过低级官员,那时还不太引人注目。可是自从当上河南县的父母官之后,不得不与李存勖的心腹权贵们有了接触,情况大不一样了。

伶人宦官常常写张纸条,叫罗贯帮他们办事。自然,这类事通常都是不那么光明正大,不那么合理合法的。那怎么可以?死脑筋的罗贯一概不予办理。这还不算,罗贯将这些纸条打包拿给郭崇韬过目,请郭崇韬上疏皇帝,要好好警告一下这些朝中宵小的不正之风!这样不上道的官员,自然把李存勖身边的伶人宦官们气得要死。

张全义在唐末重建洛阳以来,就长期坐镇这座都市,从来没有离开过。因此他在当地威信很高,势力很大。洛阳上上下下的大小官吏幕僚,大多是张全义的门生故旧。当时凡是被任命到洛阳当县令的官员,无不象奴仆见老爷似的,小心侍候着张全义,因为只有委屈求全,他们的官才能当下去。

然而,当上来河南县令的罗贯,却偏偏要按照正式的法律,公事公办,不肯自降身价去侍候张老爷子,让老爷子感觉好没面子。不仅如此,张全义众多的旧部中,谁有什么违法乱纪的事,罗贯也一

定要按律惩治,打狗从来不看主人。于是,张全义被罗贯的目无尊长气得要死!张全义是皇后刘玉娘的义父,自然是遣人入宫,找干女儿告状。

没过多久,在李存勖的心腹中,除了郭崇韬还常常夸奖罗贯的忠直之外,其余上到皇后,下到门房,几乎所有人,无不向李存勖时时喊冤:那个叫罗贯的小小县令,是多么的傲慢无礼!是多么的嚣张跋扈!他表面是欺负我们,其实就是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时间一久,听了太多坏话的李存勖就渐渐记住了罗贯这个名字,对其十分厌恶。只是罗贯操守甚严,一时抓不住他的什么把柄,李存勖就暂时把帐记下,只等时机成熟,再一起清算!现在,正是李存勖心情最烦、火气最大的时候,罗贯撞到了枪口上,还能有的好果子吃吗?

很快罗贯就被叫到李存勖的面前,李存勖冲着他大发雷霆。可罗贯好象不知道害怕似的,即使面对皇帝,也不肯低头求饶,硬梆梆地反驳道:“臣事先没有接到抢修城外桥道的诏命,要追究也该追究接受诏命的人!”如果替罗贯着想,也确实情有可原。遇上百年不遇的洪灾,洛阳城内的救灾都没忙完,自然顾不上城外。

但是李存勖不这么想,他大怒若狂,吼道:“这里是你河南县管辖的范围,居然还敢把责任推给别人?岂有此理!”李存勖当即下令:将罗贯打入大牢,听候处治!李存勖身边那些痛恨罗贯的心腹,趁机给牢中狱吏打了招唤:好好招待罗县令,千万别让他在牢房里住舒服了!于是,罗贯一下狱,就遭到了狱吏们残无人道的酷刑拷打,被摧残得全身血肉模糊,没有一寸完好的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