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寇准病死于雷州(1 / 2)

木匠王爷 飘云千里 1554 字 7个月前

再说丁谓被贬去崖州的时候,要经过雷州。寇准派人送了一只蒸羊,作为赠品。寇准含冤负屈离开道州,到雷州赴任。到任之后,却连像样的住房也没有,当地官员、百姓素来仰慕寇准的为人,于是主动替他盖房,安排寓所。他在任上,除了少数政务之外,主要是读经释书,闲暇时写字、会友。每逢客人来到,寇准笑脸相迎,毫无权贵大官样子。

寇准在被贬雷州期间,传播中原文化,指导当地居民学习中州音,促进当地人与中原的交流;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兴修水利,开渠引水灌溉良田,促进经济发展。他还向群众解说天文地理,破除歪理邪说;同时还修建真武堂,收徒习文学艺,使乡民的子孙也能读书,对雷州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丁谓道谢后,想见寇准一面,寇准推辞不见。寇准的家僮想刺杀丁谓报仇,寇准不肯答应,关闭府门,让家僮们一起饮酒赌博,等丁谓去远了才停下来。有人因为此事,写了一首诗道:“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

次年,寇准专任衡州司马,还没有赴任,忽患重病。他遣人至洛中取来通天犀带,沐浴更衣,穿戴整齐,向北而拜,然后叫仆役擦干净卧具,就榻而思。这通天犀带是赵光义所赐,夜间有光,被称为至宝,寇准因此想用于殓葬。

寇准年轻时曾写诗道:“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没想到这首诗中的句子便“一语成谶”了。因为寇准死于被贬地,就是离海岸只有十里远的雷州,而家乡确实远离他山万重,路万里。

寇准死后,雷州百姓护送寇准灵枢北上,至雷州一渡口时,突然狂风大作,骤雨滂沱。大家无法北上,只好停下来,为了防止棺木被雨水冲走,大家就在灵柩前插上枯竹。第二天,等到雨过天晴的时候,护棺之竹竟然长出新芽。为了悼念这位贤相,于是把此渡命名为“寇竹渡”。

寇准少年富贵,喜欢豪华奢侈,经常带妓饮酒,不拘小节。有一个小妾蒨桃,以能写诗出名。寇准死后十一年,才奉诏复官,赐谥忠愍。丁谓在崖州三年,转任雷州,后来又转到道州。以秘书监的职务退休,病死光州。朝廷还赐钱十万,绢百匹。

乾兴元年十月,赵祯葬赵恒于永定陵,用天书殉葬,庙号真宗。次年改元天圣,赵恒罢钱惟演为保大节度使,知河南府,冯拯也因病免职。赵祯又召王钦若进京,担任同平章事。王钦若复相两年,毫无建树,只是上奏道:“皇上初政,用人当循资格,不应该胡乱升职”。他还编成一幅官次图,献入宫廷,便算尽职,不久病死。

赵祯后来对辅臣说道:“朕观王钦若的所为,实在是一个奸邪之人。”王曾答道:“诚如圣谕。”赵恒于是擢升参政张智为同平章事,召知河阳军张旻为枢密使。从前刘太后贫穷之时,曾经寄寓在张旻家。张旻待她

甚厚,因此才得到了这个任命。枢密副使晏殊却上奏道:“张旻没有什么功绩,不堪重任”,大拂了太后本意。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晏殊从小聪明好学,五岁就能写诗,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十四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色毫不胆怯,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赵恒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是受到赵恒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

大中祥符元年,任光禄寺丞。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服丧。服丧期没有满,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编修宝训,做了同判太常礼院。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担任官职。皇上没有允许。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非常欣赏。

乾兴元年,年仅十二岁的赵祯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