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河东狮教训苏轼(2 / 2)

木匠王爷 飘云千里 1574 字 7个月前

庆历七年,其父去世,他只好辍学回归故里,侍奉继母。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

嘉佑五年,由欧阳修举荐他,曾巩到京师当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期间他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

熙宁二年,在京城任职数年的曾巩,在王安石与司马光关于变法的争执中,把两边都得罪了,于是向赵顼请求外调。赵顼安排曾巩出任越州通判。曾巩到任后,随即察民情、访贫苦。越州从酒坊征收赋税,供衙门使用。酒坊钱有限,不够开支,不足部分都被分摊到百姓身上征收,确定七年的期限。期限已到,衙门却仍旧重税,横征暴敛,没按规定停征。曾巩得知,马上停止了这笔赋税的征收。

接着又碰上饥荒,灾情严重,民生凋敝。曾巩安排人广贴告示,要求各县富户如实申报自家粮食的储量。富户们申报上来储量达到十五万石,他立刻发布政令,要求各地富户以比常平仓粮价略高一点的价格向百姓出售粮食,使饥民能就近购买,无异于雪中送炭。他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曾巩还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农事没有耽误。

几年后,曾巩调任齐州知州。当地有一个周

姓富户,其子周高为富不仁,横行乡里,民愤极大。但是由于周家有钱有势,与地方官沆瀣一气。曾巩初来乍到,就搜集证据,将周高法办。章丘一带有一伙叫做“霸王社”的土豪,杀人越货,无恶不做。曾巩派兵将他们悉数抓获,将三十一名罪犯判刑,发配边疆。他在齐州开创了“保伍”之法,以五户为一保,监督出入,实行外来人口登记。有盗贼来到,则鸣鼓相援。通过曾巩的治理,齐州盗劫等犯罪明显下降,由治安多发之州变成了平安之州,风气为之一清。

曾巩既勤政,又务实,凡事能从实际出发。为了治理黄河,朝廷从各地调集民工,要从齐州调丁两万。曾巩听说一些地方户口有漏登、瞒报现象,马上决定开展人口清查,从下至上,层层上报,反复核实。最后他发现,九丁抽一就能满足征丁之需。他的务实作风,使许多百姓免去了徭役之苦,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曾巩在齐州也推行了王安石的新法,刺激了农业生产。他修建齐州北水门,解决了困扰齐州多年的水患问题;并疏浚了大明湖。后人在千佛山修建曾公祠,在大明湖畔建南丰祠,以纪念他。

后来曾巩又调任洪州知州,兼江南西路兵马都钤辖。他任职之初,恰逢瘟疫流行。曾巩赶紧调配救灾物资,命令各县、镇储备防疫药物,以备万一。他腾出州衙门的官舍,作为临时收容所,给那些生病的士兵和染病无力自养的百姓居住。曾巩不但派人给他们治病,还给他们免费提供饮食和衣被。他派人随时记录疫情,把染病和没染病者登记造册。然后他从国库调拨资金,按轻重缓急,依次有序地分发救济款。

次年,曾巩由洪州转任福州知州。曾巩提出一个观点,当官不能与民争利。官府蔬菜大量上市,扰乱了市场,导致菜价越来越低,以种菜为业的菜农卖不掉菜,收入大减。曾巩立刻取消了朝廷拨给的一定面积“职田”,以保障了菜农的利益。

元丰三年,曾巩改任沧州知州。他途经京城开封时,得赵顼召见。赵顼对他的“节约为理财之要”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为三班院勾判。次年,赵顼认为曾巩的史学能比得上士大夫,应该掌管五朝史事。他于是被任命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曾巩写了太祖总论上呈给赵顼,赵顼意犹未尽,于是手诏移苏轼到汝州。诏中有“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等话。苏轼受诏后,上书自称贫士饥寒,惟有薄田数亩在常州,乞恩准去常州,赐臣余年。赵顼即日报可,苏轼于是到常州居住。

不久,宫中遇到大丧事,太皇太后曹氏病死。有司援引刘后的故例,拟定尊谥,是慈圣光献四字。赵顼一向孝顺,服事太皇太后,无不曲意承欢。太皇太后也慈爱性成,一旦知道赵顼退朝稍晚,必订亲自过来问候。因此彼此始终欢洽,毫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