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宗泽进谏留赵构(1 / 2)

木匠王爷 飘云千里 1563 字 7个月前

赵桓无可奈何,于是加升王云为资政殿学士,命他陪着康王赵构再去金军,答应割让三镇,并奉上衮冕玉辂,尊金主为皇叔,加上徽号到十八字。王云受命之后,立即与康王赵构出了都城,聪滑、浚到了磁州。知州宗泽迎接,说道:“肃王一去不回,难道大王还想重蹈复辙?何况敌兵已经迫近,去了又有何用?请不要再去了!”

宗泽字汝霖,汉族,浙东乌伤人,出生于嘉祐四年十二月。据说宗泽出生前,他的母亲刘氏曾梦见天空出现猛烈雷电,有光照耀其身。宗家虽贫苦,但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宗泽自幼随长兄宗沃参加劳动,农闲则在父、祖的教导下,读书识字。天资聪慧的宗泽,勤奋好学,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宗泽十几岁时,宗家举家迁居交通比较便利,商贸、文化较为发达的廿三里镇。在那里,宗泽视野扩大,耳闻目睹宋朝吏治腐败和外敌频仍,萌发救国救民的抱负。于是不到二十岁的宗泽毅然辞家,外出游学,历时十余年,就学之地多达数十处。他不仅悉心求学,研读“古人典要”,而且学以致用,考察社会,了解民情,孜孜不倦地追求治国之道,逐步看清了整顿吏治是解决政治腐败的关键所在;同时眼看辽国、西夏屡屡入侵,也产生了靖边安境、为国效力的思想。他认真研读兵书,苦练武艺。这样,宗泽成长为一个博学广识、文武兼备的青年。

元祐六年,宋廷举行省试、殿试。年已三十三岁的宗泽,通过发解试,千里迢迢前往京城应省试。宗泽通过省试后,进入殿试。宗泽在殿试时,不顾字数限制的规定,洋洋洒洒写了一万余字,力陈时弊,批评朝廷轻信吴处厚的诬陷而放逐蔡确,认为“朋党之祸自此始。”主考官“以其言直,恐忤旨”,将宗泽置于“末科”,给以“赐同进士出身”。宗泽虽然没有名登榜首,但毕竟通过了科举考试,从此开始步入仕途。

元祐八年,宗泽被派往大名府馆陶县任县尉兼摄县令职事。宗泽到任不到一个月,就迅速而妥善地处理完该县历年诉讼积案,赢得了属吏们的信任和敬仰。绍圣二年,知府吕惠卿命宗泽巡视御河修建工程,这时宗泽刚刚丧了长子,他强忍悲痛,奉檄即行。吕惠卿闻知后,赞叹道:“可称得上是为国忘家的人啊。”这时天寒地冻,宗泽在巡视中发现不少民工僵个道旁,立即上书,建议推迟工期,待明春天暖时再动工,并表示届时“当身任其责。”朝廷同意延期。次年春,河成,所活甚众。

此后,宗泽先后任衢州龙游、莱州胶水、晋州赵城、莱州掖县等四县知县。由于宋朝权奸当道,宗泽长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宋朝为加强北部边防,下令将登州等四州提升为“次边”,要选拔一些干练的官员充任通判。政和五年,宗泽升任登州通判。登州邻近京师,权贵势力伸手其间。如登州仅宗室官田就有数百顷

,皆不毛之地,岁纳租万余缗,都转嫁到当地百姓身上。宗泽上任后,忿然上书朝廷,陈明实情,请求予以豁免,为登州百姓免除了沉重的额外负担。

宣和元年,年届六十的宗泽乞请告老还乡,获准授予主管南京鸿庆寺的虚衔,于是他退居家乡义乌邻县东阳,结庐山谷间,想著书自适以度晚年。后被人诬告蔑视道教,宗泽被发配镇江“编管”。宗泽被编管期间,夫人陈氏病逝。宣和四年,赵佶举行祭祀大典,实行大赦,宗泽才重获自由。

宗泽先掌监镇江酒税,二年后调任巴州通判。这时,金国在北方崛起,辽、金、宋正在展开激烈的斗争,宗泽却被远置西南边陲巴州。靖康元年初,在御史大夫陈过庭的推荐下,宗泽被借以宗正少卿身份,充任和议使。宗泽说道:“此行不打算生还了。”有人问他原因,宗泽说道:“金人能够悔过撤兵当然好,否则怎么能向金人屈节以辱君命呢。”有人认为宗泽刚直不屈,恐怕有害于和议。赵桓于是把宗泽派往前沿磁州任知府。当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地区的官员都借故不到任。宗泽说道:“受朝廷俸禄却逃避困难,是不行的。”他在受命当日就独自骑马上路,随从的只有十几名老弱士卒。

磁州被金兵蹂躏之后,百姓逃亡,仓库空虚。宗泽到达,修缮城墙,疏浚隍池,整治器械,招募义勇,开始做固守不动的打算。他上奏说道:“邢、洛、磁、越、相五州各屯精兵二万人,敌军进攻一郡,则其余四郡都应援,这样一郡的兵力经常保有十万人。”赵桓表示称赞,当即任命宗泽为河北义兵都总管。

同年十月,金兵围攻北方门户真定,赵桓命宗泽率部前往救援。真定陷落后,金兵分路南下,分遣数千骑兵进攻磁州。宗泽披甲操戈登城指挥,命士兵以神臂弩射之,粉碎金兵的攻势后,打开城门,乘势纵兵追击,斩敌数百,缴获大量战利品。这是宋军首次击败金兵,鼓舞了河朔各地宋军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