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苗傅刘正彦兵变(2 / 2)

木匠王爷 飘云千里 1571 字 7个月前

同时,苗傅一向自负,自比为名将。刘正彦因为招降了剧盗,自觉功劳大,却得到的赏赐太少,两人心怀怨望。他们两人密谋,先杀了王渊,接着杀掉康履、蓝珪。中大夫王世修也痛恨内侍专横,和苗、刘联络一气。苗傅与王世修及王钧甫、张逵、马柔吉率领的“赤心军”议定,他们告知王渊临安县境有盗贼,希望王渊同意他出动部队。

这时,宦官康履的侍从得到密报,有一张疑似欲兵变造反的文书,上头有“统制官田押,统制官金押”的签名字眼,“田”就是“苗”,“金”就是“刘”的代号。康履密报赵构,赵构要他找来宰相朱胜非,并使他通知王渊。康履表示,苗傅等人近来聚集在天竺寺附近,现在终于知道了他们的企图,并告知王渊,苗、刘所谓“郊外有贼”是要借口让士兵出外,于是当晚王渊埋伏五百精兵在天竺寺外,城中惊慌,居民皆闭门不敢出入。

宋神宗忌日,百官行香祭祀。事后,百官入朝听朝廷任命刘光世为检校太尉、殿前都指挥的宣制。[苗傅和刘正彦命令王世修在城北桥下埋伏兵士,等王渊退朝。王渊毫无察觉,惘惘然进去,又惘惘然出来。他刚乘马出城,桥下伏兵顿时冲了出来,一拥而上,将王渊拖落马下。刘正彦拔剑出鞘,立即把他砍死。当下刘正彦与苗傅拥兵入城,直达行宫门外。

他们把王渊的首级,号令行阙,分头搜捕内侍,斩杀了百余人。康履听说发生变故,急忙飞报了赵构。赵构吓得满身发抖,一点办法也没有。朱胜非正要去行宫值班,急忙来到楼上,责问苗傅等人擅杀的罪状。苗傅抗声道:“我当面奏皇上。”此时,守宫门的中军统制吴湛和叛军私通,引导苗傅的手下进城,并高喊“苗傅不负国,只为天下除害。”

杭州知州康允之带着百官,请赵构到城楼上安定军民,否则无法制止叛乱。赵构无奈,只得登上城楼,凭栏问苗傅带兵造反的原因。苗傅见了赵构,仍然山呼下拜,随即厉声指责赵构道:“陛下信任宦官,结交宦官就可获得高位,汪伯彦、黄潜善昏庸误国却尚未流放。王渊遇敌不能有效抵抗,却因结交康履而得到枢密的高位。自己立功不少,却只在偏远的郡担任团练,并表示已经杀了王渊,并捕杀了在外的宦官,请求杀了康履、蓝圭、曾择三个宦官以谢三军。”赵构答道:“宦官有过错,可将他们流放海岛,请将军们赶快回营。”赵构希望政变就此平息。

但是叛军并未退去,苗傅说道:“今天的事情都是臣一人所为,和其他人没有关系,希望陛下以天下苍生为重,杀掉那些危害的宦官。如果不杀掉他们,我们绝不会离去。“赵构说道:“我知道将军们都是忠义之人,我现在任命苗傅为承宣使及御营都统制,刘正彦为观察使及御营副都统制。其他军士一律无罪。“

苗傅还高喊道:“如果我只想升官,只要连络宦官就好了,何必来此?”赵构询问身边近臣的意见,浙西安抚司主管时希孟说灾祸是由宦官造成的,若不把宦官杀了就无法平息。赵构却舍不得,军器监叶宗谔说道:“陛下何必珍惜康履?” 赵构无奈,只好用竹篮将康履垂吊下城交给叛军,他马上被叛军腰斩。苗、刘等又在城下喊道:“陛下的帝位来路不正,以后如果二帝归来,将何以自处?”

赵构派朱胜非下城和叛军谈判,苗傅等请求让隆祐太后垂帘听政,以及与金国议和。赵构只好答应,下诏请隆祐太后垂帘听政。苗、刘二人听诏竟然拒绝下拜,进一步要求赵构退位,策立年仅三岁的太子赵旉为帝。张逵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望陛下今日之事应以社稷百姓为重,况且已有先例。”

群臣议论纷纷,有的支持赵构接受退位的条件,有的大力斥责叛军,当时天气寒冷,赵构坐在城楼没有被褥的竹椅上,派人去请太后时,就楹立一侧而不就坐,百官请他上坐,他表示“我已经不配坐这个座位了”。

不久,隆祐太后来到。她不愿登楼,而是希望直接出城安抚叛军。百官皆认为此举危险,担心叛军挟持太后,朱胜非独力排众议,说明叛军必不敢如此,反可借此看出他们的企图。于是太后乘轿出了城,苗、刘下拜说道:“百姓无辜,生灵涂炭,希望太后出来稳定局面。”

太后说道:“徽宗皇帝任用奸臣,随意更改祖宗法度,又妄图与金联合灭辽国,才造成今日的局面。当今皇帝神圣孝明,只是被奸臣汪伯彦、黄潜善所贻误。现在两人也被放逐,你们难道不知道?”苗傅说道:“我们都已经讨论好了,不可犹豫。”太后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和当今皇上一同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