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宗因虞允文镇蜀时没有实现北伐计划,心中颇为衔恨。在虞允文死后,“凡宣抚使饰终之典,一切不用”。到虞允文举荐的赵雄拜相之后,屡次为他申辩,称其有志于恢复,但是不幸逝世,才无法完成使命。淳熙四年,孝宗在白石大规模阅军,赵雄上奏称军中都是年少健壮之人。孝宗感叹道:“之前虞允文进行裁汰之法,如今才见成效。只谈采石一事,也是奇绝。”次年,赵雄拟请加赐虞允文赠谥,孝宗同意,并删去赵雄所拟写的诏书中“久在相位,实著勋劳”八字,将所赠太师之官改为太傅,谥号“忠肃” 。
虞允文为左丞相时,受到御史萧之敏弹劾,他上章待罪。宋孝宗前往德寿宫时,赵构说道:“虞允文在采石立功时,萧之敏在何处?不要听任虞允文去职。”孝宗于是将萧之敏外调地方,又亲自在扇面上题诗,以挽留虞允文。虞允文认为萧之敏为人端庄正直,请求召他回朝,以开辟言路。孝宗认为虞允文所言宽厚,特命大臣曾怀将此事写在《时政记》中。
为庆贺乾道八年的孝宗生辰 ,完颜雍派外戚乌林答天锡作为使臣来宋祝贺。乌林答天锡为人傲慢不恭,坚持要求孝宗下榻问候完颜雍的起居。孝宗不肯答应,他便长跪不起,一旁侍臣都惊愕失措。于是虞允文请求孝宗先回宫中,并命知閤门事王抃告诉乌林答天锡说道:“大驾既已动身,便难以再度临朝。使臣到来,且随班向陛下祝寿。”乌林答天锡闻言,惭愧退下,次日随群臣觐见孝宗。
梁克家外和内刚,自从虞允文去后,他独自担任宰相数月。他和张说论及外交,意见大多不合,于是也乞求
外调,出任建宁府知府。张说喜欢欺罔,渐渐被孝宗察觉,这才加以罢免。
乾道八年冬天,孝宗又拟想改元。元旦之时,改为淳熙元年。左相空缺不设置,右相也多有变更。曾怀、叶衡等人一会进、一回退,却庸庸碌碌,没有什么建树。叶衡还举荐左司谏汤邦彦,为金国申议使。汤邦彦到了金国,被金拒绝。
过了很久才得以引见,只见两旁列着卫士,统是控弦露刃,耀武扬威。吓得汤邦彦心惊胆战,一句话也不能发,竟然匆匆回来。孝宗恨他有辱使命,把他流戍新州。从此以后,申请陵寝的朝议,于是不再提及。
这年冬天,孝宗立贵妃谢氏为皇后。谢皇后本是丹阳人氏,幼年丧父,寄养在翟家,因而冒姓为翟。等她长大之后,长得极为美丽。她入宫侍奉吴太后,太后又把她转赐给孝宗,被封为婉容。次年,晋封贵妃。淳熙三年,孝宗带着嫔妃一起去德寿宫,谒见赵构。赵构见她端肃恭谨,因而说她可以继位中宫。孝宗仰承亲命,于是立她为皇后,恢复姓谢。孝宗不好渔色,宫闱里面,除谢后外,只有蔡、李两妃。
惟当时有一位道学先生,远承孔、孟,近而效法周、程,专讲正心诚意的功夫,被称为大儒。陈俊卿、胡铨、梁克家等,相继举荐他,却屡征不来。孝宗又怀念起史浩,召他为醴泉观使,兼侍讲。
史浩想延揽名人,借以堵塞众人之口,于是荐朱熹知南康军。朱熹再三推辞,朝廷不许,没奈何只得受命赴任。适逢南康大旱,灾害严重。朱熹到任后,即着手兴修水利,抗灾救荒,奏乞蠲免星子县税钱,使灾民得以生活。朱熹行视陂塘时,在樵夫的指点下找到白鹿洞书院的废址。经朱熹的竭力倡导,到淳熙七年,白鹿洞书院很快修复。朱熹在南康军任上,为白鹿洞书院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他曾自兼洞主,延请名师,充实图书,还请皇帝勅额,赐御书。还置办学田,供养贫穷学子,并亲自订立学规,即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规》。
史浩又当上宰相,曾觌、甘昪等联作党援,招权纳贿,任意黜陟。接着史浩被人弹劾,又被罢相。淳熙六年,夏日亢旱,孝宗下诏访求直言,朱熹从南康上疏。孝宗看了,不禁大怒道:“这是讥笑我为亡国之主。”幸好枢密使赵雄在侧,上奏解道:“士人多半好名,如果直谏被斥,反而增加了名誉,不如格外包容,因长录用,看他措置,是否合宜,那时优劣自见了。”孝宗这才怒气稍息,诏令朱熹提举常平茶盐。不久,他又被调任浙东。
此时浙东大饥,朱熹独自进宫,向孝宗当面上奏灾异由来,请孝宗修德任用人,还指出时弊共有七事。孝宗改容静听,并褒奖他正直。朱熹于是陛辞回到浙江,一下车,即发书给其他的州郡,召募聚集米商,减少赋税。米商齐集,百姓这才不担心缺乏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