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得到捷报,李靖取得阴山之战的胜利,活捉颉利可汗。李世民非常高兴,对身边的大臣讲了一番话,“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
当然,刘邦和李渊这些作为受人诟病,被后世的文人大加鞭笞。司马光曰:“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
说得多好!问题是后来呢?你说叛则震之以威,你的威呢?契丹咱就不说了,西夏就是在宋朝立国之后建立的,你是大宋的宰相,王安石都被你赶跑了,你说要向西夏用兵,谁也不敢反对。结果你都干了些什么?大话谁都会说。
到了明朝就出台了一个国策:“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于是明朝脑残粉津津乐道,认为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与号称最强大的汉、唐相比,明朝亦毫无逊色!
你可以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可以守国门,但是绝不能死社稷,你要能翻盘啊!你以为君
王死社稷死得其所,死的很美?去你娘的!
刘邦和亲怎么啦?边关安宁,汉朝渐渐恢复元气,同时搞来了大量的军马、牛羊;李渊称臣割地,搞来了几千战马。“渊选善骑射者二千人,使之饮食舍止一如突厥,或与突厥遇,则伺便击之,前后屡捷,突厥颇惮之。”后来秦王李世民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甲军。
公元629年,李靖带着十万大军,六路大军统一由李靖指挥部署,分道出击突厥。公元630年正月,李靖亲自挑选了3000精兵,秘密行军,千里奔袭直赴东突厥的都城定襄,破东突厥十几万大军,颉利可汗被生擒,不可一世的东突厥灰飞烟灭。
我大明能比吗?能翻盘才是真骨气,你死社稷,于国于民何益?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连当时的黑科技火枪火炮都玩不好,被满清按在地上摩擦二百年,很有骨气?看看明朝修的高大威猛的长城,就知道他们活得有多么窝囊。
洪武五年(1372)正月,朱元璋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合骑兵15万,三道并进,出征漠北。骑兵15万,用于后勤运输保障的马匹更当倍之,因此,此次出征所用马匹至少在30万匹以上,规模之壮,在洪武一朝空前绝后。久经沙场的扩廓利用明军胜兵易骄的心理,诱敌深入。徐达冒进于扩廓与贺宗哲联军的伏击圈中,骤与之战不利,死者十数万。据《草木子余录》载,“分三路出讨漠北,大败,死者前后约四十万。”
相对于人员,战马损失应该更加惨重。根据《明史》记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朝清点全国兵马数,计官兵1204923人,马仅45080匹,可见岭北之战后明朝军马的缺少。“与虏战失利,敛兵守塞”只能用步兵固垒。“马悉数不过二万, 若逢十万之骑, 虽古名将, 亦难于野战。所以必欲知己, 筭我马数如是。纵有步军,但可夹马以助声势,若欲追北擒寇,则不能矣。”
其结果是步兵的战略投送能力远远弱于骑兵。“明军自是希出塞矣”。明军骑兵的严重缺失,让朱元璋继承元朝最后一个行省的计划严重受挫。最后只能在漠南设置诸多卫所,借地利屯田牧马助军资,以图反攻岭北。
岭北惨败,明军骑兵损失殆尽,已失去了主动攻击北元残军的能力。北元则趁势展开了一系列主动出击。明军疲于应付, 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将洪武二、 三年一度占领的宜于牧马的今内蒙古南部地区放弃,至多年后才恢复牧马地区。
洪武三十年(1397),朱元璋仍告诫晋王:“我朝自辽东至于甘肃, 东西六千余里, 可战之马仅得十万, 京师、 河南、 山东三处马虽有之, 若欲赴战, 猝难收集。苟事势警急, 北平口外马悉数不过二万, 若逢十万之骑, 虽古名将, 亦难于野战。所以必欲知己, 筭我马数如是。”
明朝马匹的匮乏由此可见。